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刺芋
搜主題

  • 植物園中央大池畔
  • 2009/12/08
刺過江-刺芋
刺芋花序
刺芋花序
刺芋植株
刺芋植株

植物園中央大池邊新近栽培了幾株葉子形狀從戟形到深裂如羽毛都有的植物,葉叢間夾雜著紫色的錐狀物體,還有看似松果般的構造。不過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要算是整棵植物上長滿了讓人看了頭皮發麻的棘刺。

這個幾乎全身是刺的植物就叫做「刺芋」。

光從外表的第一印象,很難讓人把它跟其他天南星科的植物聯想在一起。然而,剝開觀察葉叢間的紫色錐狀物就可以發現,這些錐狀物在紫綠兩色交接的地方有小小的黃綠色肉穗花序,紫色錐狀物正是緊密閉合的佛燄苞,這樣的構造正說明它是天南星科植物的成員之一。

「刺芋屬」全世界目前所知的種類有兩種,拉丁文屬名Lasia締結自希臘文lasios,意思是「毛狀」,意指這一類植物葉背的葉脈上具有肉質的刺毛。而「刺芋」的種小名spinosa由拉丁文spina(針刺)締結而來,同樣也是強調它身上的刺。事實上,無論哪裏的人看了,對於「刺芋」身上的刺都無法視而不見,在中文俗名中,還有把它稱為刺茨姑、竻慈姑(「竻」是一種有刺的竹子,別名「刺竹」),還有叫做「刺過江」的,由此可知這種植物的刺是多麼的讓人一見難忘。

「刺芋」是多年生常綠草本,有橫走的根莖,根莖表面也具有皮刺,至於葉柄跟葉脈上的刺就不用說了,那是它的註冊商標。另外它的佛燄苞下緣與花序軸相連的地方也有刺,所以要觀察花序的時候要千萬留心,別被刺扎到手。

如此渾身是刺的植物在傳統醫藥上卻有許多應用。藥名「竻慈姑」的它,在《嶺南採藥錄》中就記載了它解毒的功效,藥用的部位是它的根莖。馬來西亞地區稱為「山蓮藕」,煮湯後用來治病。它的生藥材特徵也是表皮的硬刺。除了藥用之外,雲南地區的人會在每年三月到五月採集它的嫩葉或嫩莖,洗淨切碎後直接炒來食用。

刺芋分佈於熱帶亞洲的東南亞與印度,以及中國南方廣西、雲南等地區,文獻記載中臺灣亦有分佈,但目前在野外尚未發現植株,列為存疑種,但在不少藥草園或栽種有水生植物的區域都有機會見到。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