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斑葉山蘇花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
  • 2019/08/28
  • 學名:Asplenium australasicum ‘Variegata‘
葉片有條紋的斑葉山蘇花
圖1:本館植物園展示的斑葉山蘇花
圖1:本館植物園展示的斑葉山蘇花
圖2:斑葉山蘇花(上)與南洋山蘇花(下)的葉背葉脈
圖2:斑葉山蘇花(上)與南洋山蘇花(下)的葉背葉脈

蕨類植物總是給人青綠印象,除了本來就不會開花外,另外就是現在看到的蕨類大多是深淺不一的綠色,少見其他色彩。然而它們多數不需強光照的習性正符合室內觀賞植物需求,不少種類已經被引種栽培,花市常可以見到它們身影,色彩缺乏變化這點就成為某些栽培者心中的遺憾。

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既然人們有其他色彩蕨類的需求,自然有人會想辦法把反光藍蕨(Microsorum thailandicum T. Boonkerd & Noot.)這類本身就帶有其他色彩的蕨類引進栽培,或是培育出像白玉鳳尾蕨(Pteris cretica ‘Albolineata’)這類斑葉品種來滿足需求,斑葉山蘇花也在這種情況下出現在人們眼前(圖1)。

一般來說,植物出現斑點有可能是病毒感染或是基因發生變化,但也可能是微量元素缺乏或是其他人為因素。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泡沫經濟事件「鬱金香狂熱」(Tulip mania)的重要起因之一就是因為病毒感染而造成花瓣有強烈色彩的鬱金香,這些被歸類在林布蘭群(Rembrandt)的鬱金香因為病毒造成的斑點而美麗,但也因此造成植株弱化,國際上已經禁止買賣。臺灣郊野或路邊不時可以看見葉片出現斑點的雜草,這些是當地施用除草劑後出現的變異。斑葉山蘇花是人們刻意培育出來的。

山蘇花雖然名字裡有花,卻是不會開花的植物,翠綠的葉片與鳥巢狀外觀很受人們喜愛,也已經培育出許多園藝品種,但這些品種大多是葉形的變化。臺灣大約是在2009年左右開始在市面上出現斑葉山蘇花的蹤跡,當時價格非常昂貴。有人一開始把它看成是用其他材質做出的假貨,發現是真的植物後就期待將來價格會比較便宜。到目前為止,斑葉山蘇花雖然還沒到臺幣3盆100元的低價,但5吋盆規格的價錢已經到500元左右,算是親民許多,蒐藏的人也多了。

許多國內外網站上都把斑葉山蘇花看做是臺灣山蘇花(Asplenium nidus L.)的栽培變異。臺灣山蘇花與南洋山蘇花(Asplenium australasicum (J.Sm.) Hook.)外觀十分相近,兩者最容易的區別方式是南洋山蘇花葉背的葉脈會有脊狀突起(圖2下),臺灣山蘇花則沒有這個現象。仔細觀察斑葉山蘇花的葉子背面,可以發現它的葉脈也有脊狀突起(圖2上),所以它應該不是臺灣山蘇花的栽培變異。

文字、圖片: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