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地動儀
選展品

位於人類文化廳一F的地動儀
位於人類文化廳一F的地動儀
每條龍嘴裡都銜著一只銅球,龍嘴下方又各有一隻蛤蟆
每條龍嘴裡都銜著一只銅球,龍嘴下方又各有一隻蛤蟆

『地震』令人聞之喪膽,世人畏懼的不只是它排山倒海之威力,更甚的是那種不可預知的恐懼。地牛翻身、神祗怒威等民間傳說不也因此流傳開來。 其實我國先民早已注意到地震的問題與影響,留下大量記錄資料。東漢時期天文學家張衡堅決反對迷信之說,根據豐富的地震記錄及經驗,於陽嘉元件(公元132年)創制了世界第一架觀測地震的精巧儀器──候風地動儀。 加上他對月蝕之正確解釋,和驗證天象的『水運渾天儀』等發明,對古代中國地球科學及天文學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貢獻。

本館展示之候風地動儀是根據王振鐸的設計復原而成,其內部結構與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略有不同。 張衡的候風地動儀內之都柱是齔掛式,而王振鐸設計的都柱則是立足式。如果您想暸解『地動儀』的原理, 請蒞臨人類文化廳一樓。 

地動儀之歷史沿革

中國東漢時,張衡發明的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第一台觀察地震的儀器。從此,開始了人類使用儀器觀察地震的歷史。

張衡一生經歷了多次的地震,根據史書記載:從公元九十二年到一百三十九年,京城洛陽等地先後發生過二十次地震,其中六次是破壞性較大的地震。

他目睹地震後的慘狀,痛心不已,再加上他多年擔任太史令,除掌管國史、觀察天文外,還記錄了各地震情。
張衡為了掌握各地的震情,覺得需要有一種儀器來觀測地震。於是張衡孜孜不倦地探索研究,經過六年的艱苦努力,在公元一百三十二年,他終於製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之結構分析
  1. 地動儀是用純銅製成的,直徑八尺,蓋子中間隆起,形狀很像酒樽,外面用鶴篆文以及山龜鳥獸等圖案雕飾起來。
  2. 儀器裡面有精巧的結構,中間有一根上粗下細的銅柱─這是地動儀的中樞機械,稱為「都柱」。
  3. 儀器外面對準東、南、西、北和東南、西南、東北、西北八個方向鑄有八條龍,每條龍嘴裡都銜著一只銅球,龍嘴下方又各有一隻蛤蟆,張著嘴,正可接住銅球。
  4. 在銅柱和八條龍嘴之間各有機械連接,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當地震波到達時,都柱就會倒向發生地震的方向,機械對準那個方向的龍嘴打開,龍嘴裡的銅球就落到蛤蟆的嘴裡,並發出「噹啷」聲響。
  5. 當管理人員聽到清脆聲響,只要觀察銅球落下的位置,便知道發生地震的準確方位。
        
    張衡的地動儀是科學史上的一大創造,迄今中外學者還給予很高的評價,認為它的基本架構符合物理原理。
    它比歐洲創造類似的地動儀要早一千七百多年。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2/11/26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