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文創商品
餐飲空間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智慧學習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補助中部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線上博物館
線上導覽
科教影音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蒐藏數量
線上蒐藏庫
精選藏品
研究人員與著作
出版查詢
藏書查詢
圖書館服務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線上博物館
場地租借
文創商品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36)
精選蒐藏(99)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46)
資訊科技(21)
海洋教育(42)
科學攝影(168)
科學繪圖(20)
生命科學(309)
地球科學(115)
人類文化(143)
物理(33)
化學(4)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3)
數學領域(2)
社會領域(134)
自然科學領域(441)
健康與體育領域(16)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55)
科技領域(22)
生活領域(12)
環境議題(182)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64)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40)
生命議題(10)
法治議題(3)
資訊議題(2)
安全議題(2)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0)
閱讀素養議題(1)
戶外議題(23)
國際議題(4)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19)
SDG 4 優質教育(289)
SDG 5 性別平權(1)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6)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1 永續城鄉(16)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1)
SDG 13 氣候行動(9)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88)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190)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1)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3)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34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社會領域
99. 苗族繡片
這些繡片都來自黔東南西江的苗族。苗人將神話傳說繡在服飾上面,作為文化的傳承。
精選蒐藏
原住民
常設展:王者之音-曾侯乙編鐘複製精品
當年編鐘被發掘後即於湖北省博物館展示至今,為大陸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而以原件為母範複製出的整套編鐘,即這次展出的精品,經驗證為今日最接近原件的複製件。
古代科技
物理
化學
EP.20 作伙談同火!
聽張博士與人類學家李作婷博士來分享,在日本及臺灣皆有豐富考古經驗的李博士,用宜蘭腔台語分享了在臺中考古工作的趣事,並深入探討了「同火的日子」特展的精彩內容,以多元的方式來呈現了「火」的各個面向。
考古
神話
古代科技
臺灣台語導覽/教學活動
本館辦理臺灣台語定時定點常設展場導覽或教學活動說明服務,觀眾入館後,現場免費參加。
食農教育
海洋教育
生命科學
人類文化
物理
EP.40 當漁電同在一起 feat. 楊茵洳 aka 自動相機美照達人
為了邁向「2050淨零碳排」,人們開始發展了各種綠能,其中也包含了「漁電共生」,而到底什麼是「漁電共生」呢?在施行之前,我們做了哪些準備工作?臺灣完成「漁電共生」前置議題調查的區域又在哪呢?當地人對這樣的方案又有什麼樣不同的想法呢?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永續發展
海洋教育
動物
電腦的奇幻旅程
電腦已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我們卻很少關注廢棄電腦的處理問題。若選擇正確合法的回收管道,不僅能降低對人與環境的衝擊,更可以回收許多有價資源,創造再生利用的契機。
環境科學
資訊科技
「山水好生活」– 臺灣原住民族生態智慧
本課程主題融合環境教育與文化教育,認識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方式,如何在大自然的和諧秩序內進行,成為文化與生態交融的表徵。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永續發展
原住民
達達的魔法樂園
位於科學中心B1F的展廳,展示主題分「面板應用區」、「太陽區」、 「大眼睛區」、 「光譜區」及「光的三原色區」及「影像設備區」六大展示區。展具設計除了具備科普知識外,亦希望透過奇幻或新奇的互動手法吸引民眾與學子對科學產生興趣。
天文
物理
吉娃斯勇闖科博館
《吉娃斯愛科學》是國立清華大學與原金國際共同製作的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動畫影集,故事描述泰雅族小女孩吉娃斯與寵物猴子乃奈、好朋友飛卉在山林中的冒險,並因著大哥哥巴彥的知識傳授而有所成長。過去吉娃斯只卡通影片中,此次科博館與清華大學、原金國際合作,邀請吉娃斯勇闖科博館,與科博館的科學研究進行對話。
植物
爬行動物
昆蟲
原住民
針灸熱潮傳奇與回顧特展
歷史悠久的中國「針灸醫學」,為什麼能縱橫古今中外?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為什麼「中醫熱」、「針灸熱」仍然蔚為風尚?「針灸法」除了醫治人類的病痛之外,又是如何應用到病畜身上,發展出「獸醫針灸學」?
古代科技
茶香臺灣特展
茶是一種具有輕香味的葉子,除了具有保健功能,入於口中,清香與甘甜存在口齒之間,更為生活帶來悠閒的雅興。自古以來,品茶、泡茶被視為重要學問,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也增添茶的內涵。本特展涵蓋中西飲茶文化的發展、臺茶歷史、茶園、茶樹種、製茶、泡茶和喝茶方式等,展出珍貴茶器典藏文物,同時介紹「茶與保健」、「茶與禪」等精采內容,歡迎您一同來品味150年臺灣飲茶文化,欣賞中西茶藝的絕妙功夫與漫活美學。
美學教育
植物
人類文化
千年葫蘆‧福祿人間特展
透過植物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與中國美術工藝等各種角度來介紹葫蘆,民眾除了可藉此深入認識葫蘆起源、特性、品種,乃至於馴化意義等植物學相關知識之外,也可以從考古與歷史的面向,透過豐富的相關文物展示瞭解各族群文化中對於葫蘆的使用方式,及其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延伸出來的相關工藝美學。為了讓觀眾瞭解葫蘆的生長過程,科博館特別製作一段紀錄葫蘆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系列生長過程的曠時攝影節目,在特展中透過高畫質的HD畫面,呈現植物充滿動感及生命能量的成長歷程。
美學教育
植物
考古
72. 巴圖形石器
巴圖形石器是臺灣史前時代的一種大型石器,有些學者認為它與紐西蘭毛利族的武器「巴圖」形狀相似,功能大概也相同。
精選蒐藏
考古
73. 高腹圜底罐
精選蒐藏
考古
74. 球形豆
球形豆是一種非常特殊的陶容器,目前只在嘉義縣太保鄉魚寮遺址發現過,容器部分幾乎是個完整的球形,只在球的上端開口,底下有個高圈足,穩固的支撐著球形容器。
精選蒐藏
考古
75. 瑪瑙珠串
鹿寮遺址位於臺中縣沙鹿鎮,2000年到2001年,本館的考古隊在此進行發掘,利用紗窗網篩洗泥土,找到很多細小的遺物。
精選蒐藏
考古
76. 琉璃珠串
鹿寮遺址出土了近2,400粒琉璃珠,大小、形狀不一,大部分是單色珠,包括白色、紅色、紫色、黃色、橙色、藍色、綠色、黑色等,還有一小部分雙色或多色珠。
精選蒐藏
考古
77. 狗獾上下顎骨
狗獾(Meles meles Linnaeus)屬於食肉目鼬科,多棲息於森林、山坡的灌木叢,以及湖泊、河、溪旁邊,挖洞而居。由鹿寮遺址發現的狗獾骨頭與牙齒,確認牠是臺灣的原生動物之一。
精選蒐藏
考古
78. 陶瓢
惠來遺址位於臺中市西屯區,本館在這個遺址做過多次考古發掘。
精選蒐藏
考古
79. 獸形玉玦耳飾
這件玉玦耳飾可能是在民國69年修築臺東新站時,被民眾從石板棺中挖出來的陪葬品,屬於卑南文化,距今約3,500年至2,300年前。
精選蒐藏
考古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34筆資料,第1/7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