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達爾文特展
看展覽

2009年適逢現代演化生物學之父---達爾文200歲誕辰及其重要著作「物種原始」出版150週年,為了紀念這位在人類科學發展史上重要的思想家,並藉此向國人介紹他的科學發現和心路歷程。

科博館展示組主任劉德祥博士表示,達爾文從小便迷上甲蟲,年輕時在一次機遇下登上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在環球探險時觀察到各地物種的分布與變異,因此對物種起源問題產生濃厚興趣。雖然他回到英國後因身體不適而幾乎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卻在這段期間發展出革命性的理論—「天擇論」來解釋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他的「天擇論」與「性擇論」分別說明了生物如何克服「生存」與「生殖」的挑戰,至今仍是自然科學中重要的理論和許多生物學研究的基礎。然而,受制於當時社會普遍的宗教信仰,他的演化論卻足足埋藏了21年才公諸於世。

《達爾文特展》是一大型的教育性展示,展示面積廣達800平方公尺,共規劃有「達爾文之前的世界」、「達爾文的早期生活」、「小獵犬號之旅」、「演化論的形成」、和「今日的演化論」等五個展示主題,透過達爾文的書信、筆記手稿、故居復原展示、加拉巴哥群島生態造景,帶領大家進入達爾文的內心世界,深入淺出介紹他的思想歷程和精彩發現。

這項特展在美國展出時,世界各大媒體均有顯著的報導,其中美國哥倫比亞電視網(CBS)的報導更讚譽為「有史以來對達爾文介紹最深入的展示」,甚至國際學術地位崇高的「科學(Science)」與「自然(Nature)」等期刊也有深度的展示評論,充份顯示了《達爾文特展》的「魅力」。

科博館張天傑館長表示,達爾文可說是人類思想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這項特展讓我們看到達爾文適性成長、自主學習和不斷探索的歷程,更藉由珍貴的史料、標本和栩栩如生的動植物模型,以及富有教育性和趣味性的互動展示,為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打開生物演化和自然歷史的奇妙之門,也讓觀眾能有更多親身體驗的機會。從達爾文的心路歷程,我們可以發現這世界充滿了許多可能,如果家長給孩子多一點思考空間,多一點耐心、鼓勵和支持,也許他也可以像達爾文一樣傑出。因此,張館長特別鼓勵父母親利用暑假期間和孩子一起參觀《達爾文特展》。

劉德祥博士也認為,達爾文的成就並不是來自學校的制式教育,而是從廣泛的閱讀、跨領域的研究、科學分析方法和良好的書寫溝通能力,累積發展他的專業學養和研究創見,而博物館正是非制式教育體系中最重要的學習場域,也是最適合親子共享學習經驗的地方。

達爾文簡介

達爾文是英國著名的自然學家,1809年出生於英國郊區一個富裕的家庭,從小就喜歡觀察自然,並且採集鳥蛋、貝殼、甲蟲、飛蛾、礦物和錢幣等各式各樣的物件。青少年時期的達爾文,開始對化學、生物學、植物學和地質學培養出廣泛且濃厚的興趣。雖然有一段時間他順從父親的安排學醫及擔任鄉村牧師,卻不曾停止對於探索自然的興趣,繼而在劍橋大學求學時展現他的潛能。

1831年,年僅二十二歲的達爾文受英國皇家海軍之邀,以駐船自然學家的身份參加「小獵犬號」的環球之旅。在五年間,他跟隨著「小獵犬號」探勘南美洲海岸和加拉巴哥群島等島嶼,累積了數十冊有關動物、植物及地質的詳細觀察和紀錄,並且將一千五百多種的標本帶回歐洲。這一趟旅程的經歷不但成為此後他畢生苦心研究之理論的根基,也使他成為聲名著著的自然學家。

為什麼地球上會有那麼多的物種?為什麼有些物種之間只有些微的差別呢?每一個生物都十分適應它的環境,這又怎樣發生的?達爾文以熱情和堅持去尋找答案。他認為,每一種生物都擁有一個共同祖先,也就是所有物種都互有親緣關係,而地球上所有生命都是數百萬年來經過自然演化的結果。

他的演化論改變了我們對生命世界的理解,就如同伽利略、牛頓和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想法顛覆了我們對宇宙的理解,讓世人得以從全新的角度看世界。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3/01/18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