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必可飛劇場
Miracle Soar Theater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必可飛劇場」,為本館近年劇場改造之成果。其前身為「立體劇場」,鑑於原有空間動線不良、影片來源受限,以及觀眾人數衰退,因此透過改造計畫企圖提升對觀眾的服務。

「必可飛」之意,取自一段有關本館建館的故事。本館創館館長漢寶德,於1980年代曾委託一位著名設計師「葛德納」(James Gardner)進行「生命科學廳」展示設計。當時台灣的博物館展示設計製作,是一門尚未被認識,也無專業化的工作。但在館方及「葛德納」團隊的合作努力下,最後終於完成了一個具有當時世界水準的博物館展示。

「葛德納」於開幕後送了一個紀念品給漢寶德,以資紀念這段工作。這個紀念品是一隻小豬標本,身上插上了一對鳥類翅膀。插了翅膀的豬,在英語文化中有特殊意涵:「pigs can fly」(豬可以飛天),意指不可能的事。「葛德納」送這個紀念品,旨在紀念他和漢寶德及館方,一起完成了一件被認為不可能完成的工作。這個標本目前還保存在本館,成為本館重要歷史物件。

「必可飛」的意思,也就是取自這個物件的意義。夢想雖然遙遠,努力去做,不可能的事情也會變成可能。

「必可飛劇場」重新調整了原有的空間關係。除了保留館外主要入口之外,特別增設館內展場即可通往劇場的全新動線,觀眾可依動線指引從展覽空間直接進入劇場,節省繞行時間,減少在風雨中移動的不便。

新的設計也打造了更具吸引力與識別度的大廳,並更新大門入口意象。內部大門入口上方,坐了一個插上翅膀的小豬模型,成為劇場入口的醒目標示。小豬的姿態往下望,招呼著經過的觀眾入場參觀。此外,劇場前方大廳經過重新設計,增設一處小型展覽區。這裡提供影片播放資訊介紹,也有相關文創商品陳列與販售,除了能加深對影片內容的理解,也能選購特色商品留下美好回憶。

館方選擇的第一檔開幕影片,是深受很多觀眾喜愛的「蠟筆小新」。這部影片內容重點之一,也是有關夢想的努力實踐。小新如同以往,夢想著「大姐姐」,但這次的大姐姐是位遇到麻煩的外星人。外星人因所居星球的生態破壞,被迫到地球尋找適合生存環境,並留下「麥田圈」等謎團。小新和他春日部夥伴,在即將變成外星人的「樣本」之際,向外星人展示了人類面臨相同困境時,如何努力透過各種環境保護措施,盡力保護地球,因此給了外星人一個啟發,也解決了小新和春日部夥伴們面臨的危機。

對於不少人而言,生態破壞已經讓地球逐漸走上毀滅之途,恢復成適合居住的環境是一個遙遠夢想,小新和他的夥伴們在影片中表現出了正面努力的訊息。影片內容同時也介紹了太陽系行星相關的自然科學知識,透過故事情節推進,對於家庭關係、春日部防衛隊的同伴關係,也有著不落俗套的教育性意義。蠟筆小新還是那位受到眾多小朋友喜愛的小頑童,在搞笑破壞之餘,仍然可以為小朋友和大人帶來歡樂和學習經驗。

本片為「劇場版」的蠟筆小新系列影片,在台灣只有「必可飛劇場」獨家放映,別的地方看不到。歡迎各位民眾一同來觀賞,看看「蠟筆小新」這次如何解救他夢想中的「大姐姐」!

劇場影片一覽
蠟筆小新 來自外太空的訪客
  • 2025/07/01 ~2026/06/30
  • 場次:9:30, 10:15, 11:00, 11:45, 12:30, 13:15, 14:00, 14:45, 15:30, 16:15、
    播映長度約25分鐘
共1筆資料,第1/1頁
2025/07/03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