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8)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8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55)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492)
地球科學(308)
人類文化(135)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5)
自然科學領域(782)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9)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1)
環境議題(309)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0)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6)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23)
SDG 5 性別平權(2)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1)
SDG 11 永續城鄉(29)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6)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15)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34)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8)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27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科技領域
中國的科學與技術
海洋教育
天文
考古
古代科技
氣候行動-全球沸騰時代
本特展運用多元感官的數位沉浸式多媒體,展示氣候變遷對人類及生態的影響與極端天氣現象。展覽結合數位展演與實體展示物件,提供虛實融合的互動體驗。
氣候變遷
永續發展
資訊科技
AIx3D科博至「寶」-紀念漢寶德館長線上檔案展
透過視覺、聽覺感受漢館長籌備本館建設及營運方向的規劃,更加認識創建本館的第一任館長-漢寶德先生!
美學教育
資訊科技
XR科學展演
結合『戲劇演出』與『AI智慧科技』元素,將科普知識轉化為一幕幕生動的冒險故事
資訊科技
恐龍
科宇宙悠遊學
FUN進科博虛實宇宙!本網站致力於打造出一個以學生為中心、無所不在的自主學習環境!
數位學習
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具有用火、生火能力的生物,希望透過這個展示,揭示人類開始用火的秘密,以及認識用火的力量對文化的影響。儘管我們不會有機會問到第一個用火的古人類,為何選擇開始用火,但是透過考古學與民族學的遺物,我們有機會窺得人類在演化道路上的心路歷程,並且介紹臺灣史前用火歷史的獨特發展進程。
植物
昆蟲
地質
考古
神話
古代科技
物理世界
『物理世界』內容包含電磁學、運動學、力學、流體力學、波動、近代物理、光學等豐富內容,無論大人小孩都可以從多種觀察體驗中,啟發對基礎物理的好奇和對自然科學的瞭解,並增加自己對科學認知的成就感,希望能在踏出展場後,對生活中隨處可見的科學奧妙產生更多探索的興趣! 本展區限制參觀人數容量,最多為120人。
物理
王者之音-曾侯乙編鐘複製精品
當年編鐘被發掘後即於湖北省博物館展示至今,為大陸一級文物,禁止出境展覽。而以原件為母範複製出的整套編鐘,即這次展出的精品,經驗證為今日最接近原件的複製件。
古代科技
物理
化學
鍼灸銅人
科博館中展示的銅人,是依據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館藏仿製,這座銅人高160公分,大小和成年男性差不多,由大小十二片所組成,表面的經絡清晰,正面胸腹的蓋板可以打開,內部臟腑齊全。日本記載此一銅人為江戶時代的製品,相當於中國明代,可能為清末庚子之亂時失蹤的國寶。
古代科技
EP.20 作伙談同火!
聽張博士與人類學家李作婷博士來分享,在日本及臺灣皆有豐富考古經驗的李博士,用宜蘭腔台語分享了在臺中考古工作的趣事,並深入探討了「同火的日子」特展的精彩內容,以多元的方式來呈現了「火」的各個面向。
考古
神話
古代科技
針灸熱潮傳奇與回顧特展
歷史悠久的中國「針灸醫學」,為什麼能縱橫古今中外?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為什麼「中醫熱」、「針灸熱」仍然蔚為風尚?「針灸法」除了醫治人類的病痛之外,又是如何應用到病畜身上,發展出「獸醫針灸學」?
古代科技
EP.33 【策展人開箱】-「同火的日子」特展 feat. 李作婷&劉憶諄 aka 選擇困難巧妙搭配二人組
本次特展有許多全臺首次展出的珍貴標本,包括十三行遺址的「鍛鐵爐」,及國立清華大學後山清朝古墓中所發現的「玻璃頂戴」等,這些都與「火」有怎樣的連結呢?
植物
昆蟲
地震
考古
神話
古代科技
時空探秘
本特展融入智慧感應、行動學習和數位藝術等科技,為觀眾創造個人化的參觀體驗。透過沉浸式與劇場式的互動展演設計,找尋遠古生物滅絕原因,及親身經歷生態浩劫的感官震撼,激發觀眾省思環保和實踐永續地球的精神。在未來幻境中,聚集群眾共學、共創與共享的大數據,彩繪綺麗夢想世界,讓每位觀眾都成為特展創作者,一起共創無限可能的未來與綺麗的夢想世界。
環境科學
資訊科技
生命科學
切中藥害-反毒超有梗特展
切中藥害-反毒超有梗特展是一個反毒資訊結合時下展示科技與藝術文化元素,很有梗的反毒特展。
資訊科技
生命科學
鼎立三十特展 -看先民鑄鼎鎔金的科學智慧
上古先民在約4000年前掌握了開採銅礦、冶煉銅錫鉛合金累積了材料科學上的智慧,創造了許多禮器、兵器,與日用器皿將文明從石器時代帶入青銅時代。這些器物或自地下出土,或傳世至今,其成品的精緻及技術的先進,即使是今日的我們仍然讚嘆不已。
古代科技
抄自然—力與形的生存遊戲特展
生命科學
腦中乾坤:心智的生物學
資訊科技
生命科學
EP.20 揪團模組科勢力 feat. 江宏仁教授 aka 科學maker社團藏鏡人
你是否想找個地方,裡面有一群樂衷於科學、能跟你討論、解答你科學上的疑難雜症的同好。這個從模組化觀察工具分享開始的科學社團,就是希望可以創造這樣交流的氛圍,讓大家了解科學的距離一點都不遙遠。
探究實做
物理
2023年2月「都市奇獸的秘密走廊」探究與實作高中生競賽_頒獎及成果分享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永續發展
生命科學
2021年「宜居城市-守護清淨空氣普拉斯(Plus)行動」
氣候變遷
汙染
1
2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27筆資料,第1/2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