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從鬼稻到蓬萊
搜主題

111年科學繪圖展 - 成人組佳作
主題圖說(科學圖說):

蓬萊米的祖先——野生稻,經由人類的選育被馴化成為現今的亞洲栽培稻,因稻穀成熟後易脫落的特性又被稱為「鬼稻」。 鬼稻曾被視為有害雜草,在臺灣更因為日治時期的農業政策遭剷除至幾乎絕跡於野外。近年來,鬼稻又被復育在臺大的實驗田中,它蘊含的豐富抗逆境基因,是栽培稻育種改良的寶庫。 每天上課都會經過位於台大園藝系館旁的實驗田,卻未曾注意這些看似像雜草一般的鬼稻,細究其背後的故事,才知道鬼稻在稻米育種及研究上蘊藏的無限潛力。

技巧說明(繪圖說明):

使用工具:鉛筆、色鉛筆、透明及不透明水彩、描圖紙、Photoshop。
稻穗及稻穀的繪製先是在現場觀察並記錄下姿態,而後再參考攝得的照片補上細節。鉛筆稿完成後用描圖紙複寫至水彩紙上繪製,繪製完成後掃描進電腦,運用Photoshop處理影像及版面編排。

資料來源(Introduction):
評語(Specification):

評審一: 說明文字安排不夠好。

評審二: 稻屬名沒有完整呈現(學名前亦無出現,不宜直接縮寫),稻穗表現應再精準。

評審三: 版面編排設計專業,畫風優雅。稻穗的細節可以再細緻一點。

研究員: 1.圖畫的部分外穎及內穎不會是曲折的。2.成熟稻穗柄應呈褐色。

從鬼稻到蓬萊1
從鬼稻到蓬萊1
從鬼稻到蓬萊2
從鬼稻到蓬萊2
2022/11/03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