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加馬門溪龍搜主題
徐采蓉
中加馬門溪龍
今年7月有幸參與科博館所舉辦的活動—兩岸青少年自然探索夏令營,其中讓我印象深刻的便是上海自然博物館會動的中加馬門溪龍模型,實在是巨大的不可思議。中加馬門溪龍為中國極具代表性的恐龍。之所以我會選擇中加馬門溪龍,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營隊的其中一個行程是去義烏恐龍足跡化石遺跡,博士介紹了許多不同種類的恐龍腳印,其中一個就是蜥腳類恐龍,而中加馬門溪龍正是蜥腳類恐龍,讓我在博物館看到它時覺得備感親切,於是對它產生興趣,讓人想更認識它。
水彩、色鉛筆(水性)、代針筆。
自己去上海自然博物館拍的照片
c8.alamy.com/comp/Di8AN2/mamenchisaurus-sinocanadorum-feeding-on-brown-algae-at-low-tide-DT8AN2.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6/b5/Mamenchisaurus-Species-Scale-Steveoc86.svg/330px-Mamenchisaurus-Species-Scale-Steveoc86.svg.png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7/76/Mamenchisaurus-skull.jpg
cdn.mos.cms.futurecdn.net/MrLqCykg3Afw3FKiQcL26k-970-80.jpg
維基百科、中文百科、華人百科。
評語一:針筆點法相當不錯,唯彩色版中的馬門溪龍有點深浮起來、不踏實的感覺。
評語二:頭骨點圖精細,但復原圖可再多考證,如喉部應有容納氣管食道空間。
評語三:畫面簡潔但表現方式有點簡單。
評語四:整體和諧、骨骼畫得仔細,但整隻龍得頭卻畫不清楚。
- 馬門溪龍尾巴應可擺動,而非直直的。
- 頸部背棘並無骨骼的證據。有些重建圖繪想像加上,但並不合適。
- 神經孔/縫合線未呈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