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楊桃
搜主題

  • 立體劇場外側庭園
  • 2022/07/23
  • 學名: Averrhoa carambola L.
楊桃的花
楊桃的花
長在主幹上的楊桃花及剛發育的幼果
長在主幹上的楊桃花及剛發育的幼果
疏風時復露胭脂-楊桃

沒想到楊桃花的顏色如此鮮豔。

成書於東魏武定二年(西元544年)的《齊民要術》中,引述三國時期吳人沈瑩(?—280年)《臨海水土異物志》書中的一段話:「楊桃,似橄欖,其味甜,五月、十月熟。諺曰:『楊桃無蹙,一歲三熟。』其色青黃,核如棗核。」由此可知,在大約2千年前,「楊桃」這個詞就已經出現了。

大約1千7百多年前的西晉,楊桃這種植物被嵇含記述在《南方草木狀》中,只是當時叫作「五斂子」,這是因為它果實上有5個稜,當時南方人稱稜為「斂」,因此而得名。

到了明代,顧𡵚把他嘉靖元年至六年(1522年—1527年)間在儋州(位於現在的海南島上)當官時的見聞寫成《海槎餘錄》一書,裡面提到叫做「陽桃」的植物:「土果曰陽桃,大如拳,綠色明潤,五棱並起劍脊,中核如花紅子,味帶酸,宜於酒後咀嚼之,俗多用曬乾,作添案果用。」之後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用的是「五斂子」這個名字,在集解中有以下的描述:「五斂子出嶺南及閩中,閩人呼為陽桃。」只是在《獼猴桃》的釋名中,有「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獼猴喜食,故有諸名。閩人呼為陽桃」的記載。這本書裡不只一種植物有「陽桃」的別名。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陽桃圖
欽定古今圖書集成中的陽桃圖

直到現在,大多數人對楊桃的最深印象依舊是造型特殊的果實。但還是有人注意到楊桃的花,甚至為它寫詩:

花發纏交碧玉枝,疏風時復露胭脂;
莫緣幽僻輕顏色,穠綠深藏亦一奇。                  

這是明代鐘芳(1476年—1544年)所寫的《楊桃花》,描寫具有胭脂鮮紅色彩的楊桃花開在長滿碧綠葉片枝條上的景象。楊桃花開時,細小的花枝看似纏繞在長滿碧綠色葉片的枝幹上,當風吹過時才會顯現出胭脂般鮮紅的色彩。不要因為生長的地方幽靜偏僻就看輕色彩,深藏在繁盛綠色豔片中的鮮豔色彩也是一種奇觀。

楊桃的花小而且開在主幹或是大枝條上,從遠處是看不到的,只有走近才能親眼感受到它的鮮豔。有人說鐘芳寫這首詩是將自己比喻作楊桃花,雖然身處幽僻,但仍能保有花朵的艷麗。

本館的楊桃種植在立體劇場外側庭園鄰近健行路的步道旁,還迎大家有空來欣賞它那小而美的花。 (圖/文:廖仁滄)

2022.7.23 版面新增(廖)

延伸閱讀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