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黑松
搜主題

  • 本館戶外庭園(西屯路廣場前)
  • 2020/06/16
  • 學名:Pinus thunbergii Parl.
  • 科別:松科
  • 作者:廖仁滄 (文 / 圖)
黑裡有白的黑松

館前迎客松,二針一束短鞘中,百木裡稱公。

宋代王安石在《字說》寫道:「松為百木之長,猶公也。故字從公。」解釋「松」這個字的由來。現在所說的松,多指被歸類在松屬(Pinus)的一群植物,全世界約有115種,臺灣原生可能有5種。

很多人把松樹的生殖器官稱為毬果,年幼時稱毬花,雌雄在同一棵樹上不會長在一起。但包括松樹在內的裸子植物其實沒有真正的花與果實,為了避免混淆,許多文獻上會用毬穗稱呼裸子植物生殖器官。黑松毬穗約在春夏間出現,產生花粉的雄毬穗出現的早,外觀像是一堆縮小的玉米筍(圖1)。雌毬穗出現的時間比較晚,完成授粉後繼續發育,成熟後就是人們俗稱的松果(圖2)。

雖然臺灣原生種松樹,但目前公園綠地常見者大多以引進栽培的為主,琉球松(Pinus luchuensis Mayr)與黑松(Pinus thunbergii Parl.)是比較常見的種類,本館西屯路大門廣場邊種植的就是原產於日本的黑松。

有人說黑松的葉子與樹幹的顏色比較深,所以叫黑松。有趣的是,它有另外一個名字叫白芽松,這是從嫩芽灰白色得名。黑中有白,白裡帶黑,就看觀者怎麼去看了。

 

2020.07.15 檔案新增(廖)
2024.10.12 版面調整(廖)

2024/12/1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