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海角印象---劉其偉父子的新幾內亞行

2010/12/29
新聞發布
劉其偉次子劉寧生先生透過百幅照片與現場觀眾一起回憶將近二十年前的新幾內亞旅程
劉其偉次子劉寧生先生透過百幅照片與現場觀眾一起回憶將近二十年前的新幾內亞旅程
劉其偉次子劉寧生先生與父親人形布偶合影
劉其偉次子劉寧生先生與父親人形布偶合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迎接民國一百年和25週年館慶,推出《海角印象---劉其偉父子的新幾內亞行》,精選了百幅知名藝術家及文化探險家劉其偉、劉寧生父子和劉士勳先生等於1993年前往新幾內亞進行文物和影像採集所留下的珍貴照片,並融合「大洋洲廳」展出的物質文化標本,帶領觀眾深入新幾內亞,進行一場結合了自然探險和文化探索的精采旅程。

科博館周文豪副館長表示,作為世界文化視窗的現代博物館,藉由視覺影像傳達文化與意義,已經是不可或缺的媒介。因此,在中華民國建國精彩百年,同時是劉其偉百歲冥誕的時刻,科博館精選百幅由劉其偉家屬提供的黑白影像,配合「大洋洲廳」展出的物質文化標本,完整共構新幾內亞部落社會的意象。

在全球化浪潮襲捲世界的世紀中,新幾內亞因有著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長久以來為人類學研究重要經典的區域。劉其偉、劉寧生父子和劉士勳先生,是臺灣極少數赴新幾內亞進行文物和影像採集的案例。1993年他們深入塔里高地、普羅羅雨林區、希匹克河上游,以及離島的它霸群島等地,行經高地、雨林、沼澤和島嶼等不同的地域,進行田野調查和文物採集。這場結合了文化藝術和蠻荒探險的旅程,後來有240組件採集物質文化標本捐贈給科博館,成為該館第一批大洋洲民族學館藏,同時也是「大洋洲廳」建置的重要基礎。

劉其偉次子劉寧生先生親自出席特展開幕記者會時,透過百幅照片回顧將近二十年前的這一趟新幾內亞行,重新召喚出許多探險旅程中的回憶。他表示,當時探險隊伍的基本成員計4人,每人需要二部或三部的照相機,即黑白、彩色正片和另一架帶zone的照相機。出發前在臺灣準備的還有雨具、帳篷、睡袋、蚊帳、炊具、手提發電機、以及急救和瘧疾醫藥。但僅僅這樣的小陣容,行李就超過兩百公斤。當他們進入希匹克河流域村落時,首先面對的就是暴風似的蚊群襲擊。由於交通不便、研究資料之不足、沿途採集文物和包裝、食糧和飲水的補給以及雇用腳伕等問題,使得旅程的安排變得非常複雜。所幸當時內陸居民尚少與外界觀光客接觸,還沒有仇外心理,所以旅程尚稱順利。

彌足珍貴的是,此行不但採集了許多重要的人類學研究標本,也透過鏡頭捕捉了當時巴布亞原住民的生活面貌和生態環境,留下64卷黑白膠片、二千張彩色幻燈片和60小時動態影像。在傳統文化快速崩解的世紀,這些珍貴的圖像記錄,除了述說當時文物採集的背景脈絡,也見證了「人類最後石器時代世界」的樣貌。

《海角印象---劉其偉父子的新幾內亞行》期待在地球生態環境和地方文化急速變遷的世代,提供觀眾體驗人類社會「曾經」擁有過的多樣化生活形態和異質居處方式,同時省思並展望太平洋島嶼世紀的未來。

相關標籤:
推薦訊息
2023/03/13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