繽紛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特展看展覽
「繽紛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特展除了展示大批的陸域脊椎動物的化石、骨骼、皮毛與復原標本,更首度公開本館部分的世界兜蟲蒐藏,以標本自身展現多樣性。藉此瞭解生物多樣性背後的科學,欣賞生物之美與奇,另配合蟻巢、模型、擴充實境等手法展示活體螞蟻,期望能激起民眾好奇心去觀察尊重這些陪伴在地球上生存的夥伴。
在繽紛生命特展中,共展示了26具哺乳動物骨骼、25件哺乳動物毛皮標本、9件化石精品及39件鳥類立姿標本,也首度公開展示超過800件典藏的世界的鳳蝶與兜蟲標本,藉由集合大量物件的展示,直接展現多樣性概念。另也運用近期臺灣學者本土或世界的研究為故事題材,搭配相關展品或標本來做科普推廣。展場還列舉臺灣的公民科學團體的成就與貢獻,以及世界各國題材的影展,看看如你我的常人如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繽紛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特展,呈現地球子民的神奇美妙與多采多姿;4月開展的「自然變調-失序的生態系」特展,則敘說自然面臨危機所出現的反常徵侯,兩特展相互搭配,呼應世界地球日50週年,也共慶5月22日的世界生物多樣性日(International Day for Biological Diversity, IDB)。
展場共分為四大單元,第一單元為人與自然,哲思步道牆布置多位作家、名人、科學家的名言,點出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或自然觀察對科學的啟發。第二單元為生物多樣性就你我在身邊,是關於公民科學家與生物多樣性的主題。在生活中,許多不起眼的東西,只要匯集眾人的用心付出,例如觀察物種分布地點、季節、食草、活動時間等,就能匯聚完整且深入的紀錄。這些團隊一類是由專業團隊建構網路平臺開放大眾參與,如「路殺社」;一類是由研究人員或志工組成的專業團隊,如「臺灣紫斑蝶生態保育協會」、「臺灣金花蟲研究團隊」,或是兩者皆混合型的「慕光之城」與「蝶蛾網」等。
第三單元是生物多樣性是…….,此單元以多樣性極高的脊椎動物與昆蟲為代表,展現博物館的蒐藏功能。分別於子單元中呈現生物多樣性是自然史遺產;展示大批的陸域脊椎動物的化石、骨骼、毛皮與復原標本;生物多樣性是持續變動的、生物多樣性是生命之美,特選館藏自世界各地光鮮亮麗的昆蟲,以標本和巨幅影像圍牆呈現生物微觀之美與多彩繽紛;生物多樣性是生界的多采多姿,則首度公開本館部分的世界兜蟲蒐藏,以標本自身展現多樣性;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的夥伴,展示大家熟悉的螞蟻,配合蟻巢、模型、擴充實境等手法,讓民眾對於生活中最熟悉的鄰居產生好奇心,乃至尊重。
特展的最後是生命小劇場,本單元是個半環形空間,定時播放在國內相當知名、每年舉辦的野望影展以及國人所拍攝的相關紀錄片,此空間將不定期舉行科教活動。只要減少人類活動,地球仍保有極強的復原能力。大家放慢生活步調,就能看到大自然的減損與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