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必可飛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性別平等專區
諮詢信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
科學攝影(325)
生命科學(5)
地球科學(5)
物理(5)
化學(5)
課綱指標
自然科學領域(5)
綜合活動領域(1)
藝術領域(4)
環境議題(1)
海洋議題(1)
科技議題(1)
SDGS指標
SDG 4 優質教育(2)
SDG 13 氣候行動(1)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4)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4)
查詢
搜尋結果 "
科學攝影
" ,共 326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菇菇的世界
蕈菇是山林野地間常出現的小精靈。臺灣屬亞熱帶氣候,春雨過後濕度高,山林及步道區都是它喜歡生長的環境。蕈菇種類、形狀和顏色無奇不有,生長基質有土生、木生、葉生等類。有人以蕈菇為食,但不是每一種類皆可當作食材或有療效。姑且不論它的價值,走進山林間,可多多注目這些大自然微小又令人療癒的真菌。
植物與真菌
精彩瞬間
真菌和黏菌產生噴發孢子的原因是為了繁殖後代,甚至可主動製造氣流來傳播孢子,當個體受到刺激時,也會大量噴發孢子。我嘗試稍微震動底下的木頭,黏菌受到刺激,果真噴出大量的孢子,瞬間利用超微距逆光的拍攝方式,快速捕捉孢子噴發的精彩瞬間 。
植物與真菌
薄翅蟬羽化
夏季黃昏,薄翅蟬老熟若蟲,從土中鑽出並爬到樹上,然後抓緊樹皮,蜕皮羽化。當若蟲的背上出現一條裂縫時,表示蜕皮的過程開始了:胸部與頭部先出來,緊接着露出綠色的腹部和褶皺的翅膀,停留片刻,待完全伸展的翅膀變硬、顏色變深,便開始起飛,整個過程需要一個小時左右。接下來進入鳴叫、交尾、產卵等階段,之後新生的幼蟲會進入土中蟄伏,開始下一個長達數年的生命週期。
昆蟲與蜘蛛
蟬羽化
拍攝主題為薄翅蟬和黑翅蟬羽化的瞬間。傍晚時,蟄伏地下數年的薄翅蟬及黑翅蟬終齡若蟲,鑽出地面爬上枯枝進行羽化,薄翅蟬綠色的蟲體與透明的翼翅如羽衣般美麗,黑翅蟬則是體色鮮紅,外型艷麗。蟬於羽化後,待翅膀變硬,顏色變深,便開始起飛,接下來就會進行交尾、產卵。部分成蟲則成為其他物種的食物,如第三張照片所示,蟬成為鳥類育雛的食物了。
昆蟲與蜘蛛
蟲蟲吹泡泡
本作品呈現刺沫蟬的羽化過程。刺沫蟬的寄主植物是扛香藤,若蟲會分泌含碳酸鈣物質,在枝枒上修築管狀巢,並在充滿液體的管巢內成長。羽化時,若蟲會先在管巢出口處分泌泡沫,以尾先頭後的方式退出管巢。退出後,若蟲身體被泡沫包圍著,泡沫是一種防禦物質,用來阻絕捕食者,確保若蟲可以順利羽化。擬繼續研究觀察:若蟲在充滿液體的管巢內是如何呼吸?其次是羽化時,若蟲為什麼要以尾先頭後的方式退出管巢?
昆蟲與蜘蛛
鳥兒愛花蜜
雖然叫做「捕蛛鳥」,其實主食是花蜜。長長的脖子和喙,能順利地伸進花裡吸食花蜜。這可是第一次近看紋背捕蛛鳥,而且探出頭的姿勢也很有趣。另一隻是藍喉太陽鳥,身上紅黃藍三原色全都有,十分鮮豔特殊,是高海拔太陽鳥的標誌。這次近拍到取食場景,體現了太陽鳥對花蜜的喜愛。我把這兩種鳥放在一起,是因為牠們都食用同一種花蜜,而且都有可以吸食花蜜的彎嘴,體現大自然趨同演化的神奇。
動物的拼圖
生命的支撐
間充質幹細胞,是一種具有自我複製能力和多向分化潛能的成體幹細胞。這種幹細胞能夠發育成硬骨、軟骨、脂肪和其他類型的細胞。間充質幹細胞可以接受移植,而它們會成長為何種類型的細胞,取決於其被注入的部位。例如被注入心臟的間充質幹細胞,能夠形成健康的新組織。圖1利用共軛焦顯微鏡,顯示人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經過螢光標記,幹細胞在顯微鏡下顯示為綠色。綠色代表著希望,圖中的影像如夢似幻,像魚?像蝌蚪?像螢火蟲?實則更像生命的軌跡!圖2利用共軛焦顯微鏡,顯示人類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經過螢光標記,肌動蛋白纖維在顯微鏡下顯示為紅色,細胞核顯示為藍色,兩個細胞核重疊正好形成了心形。幹細胞的利用有多重可能性,為人類美好生活打開方便之門。
微觀的世界
剩餘價值
獵蝽若蟲在地面上找到一隻剛死去不久的蟬之屍體。獵蝽若蟲伸出刺吸式口器,選擇了一處最細弱的結構,即圖中前足跗節與脛節之間的節間膜,將口器刺入,吸取體液。
昆蟲與蜘蛛
變臉
黑樹蔭蝶幼蟲,齡期較早的幼蟲,頭部為黑褐色;齡期較大的幼蟲,頭部顏色變得豐富多變,呈現綠中帶黑邊延伸至頭角。幼蟲齡期約為30~40天,頭部斑紋隨著齡期增長或不同個體之間而有所變化。「變臉」的樣貌讓人驚喜又驚豔,顏色多變的頭殼加上頂部那對像兔子般的耳朵,真是可愛極了!幼蟲寄主植物為芒草、五節芒、颱風草和柳葉箬等植物,在山區郊遊時不妨多留意看這可愛的變臉寶寶!
昆蟲與蜘蛛
雪山上的銀河拱橋
銀河在中國古代又稱天河、銀漢、星河、星漢、雲漢,是由無數暗星、數千億顆恆星和較暗塵埃的光所組成。夏冬季所見銀河有不同的景觀,北半球的夏季能夠看到最為壯麗的銀河,但這些都不是銀河系的全貌,而僅是銀河系的一部分。銀河系總質量大約是太陽質量的6千億至3兆倍,直徑約10萬光年。自古以來,氣勢磅礴的銀河就是人們十分注意觀察和研究的物件。古人不知道銀河是什麼,把銀河想像為天上的河流。著名的神話故事牛郎織女鵲橋相會,這鵲橋就是鋪設在這天河之上。
天文與氣象
蝌蚪的透明身體:直視內臟
兩生類經常是科學研究的實驗對象,有些蝌蚪不需要解剖就可以看清楚內臟運作。透明的腹部可直觀心臟跳動、腸子蠕動、鰓的活動等,十分有趣。
水下與海洋
長腳捷蟻的食物
長腳捷蟻工蟻體長0.45-0.5公分,身體外形細長,觸角和各腳也特別細長。腹部、觸角基節和腳腿節為褐色,頭部、胸部等部位為橙褐色。體色略帶透明,腹部較深具褐色環節。本種是戶外常見的漂泊蟻,習慣於枯竹莖孔洞裡築巢,爬行速度快。某一隻死亡後,隔不久會有同伴來將死屍扛走。長腳捷蟻是雜食性的昆蟲,在自然環境中,常常會攻擊昆蟲來當食物來源,這2隻正在奮力地把受傷的黑棘蟻搬回蟻穴當食物。
昆蟲與蜘蛛
散發母性光輝:綠貓蛛
許多動物的母親,從交配、護卵到育幼的過程扮演主導角色,當然綠貓蛛媽媽也不例外!綠貓蛛媽媽在產卵時,會以絲將卵包覆住形成卵囊(圖中棕色球狀物,直徑約2公分),並且不眠不休地呵護著,即使尋找食物也是在一定範圍內,隨時防患並趕走入侵者。幼蛛孵化後會先在卵囊附近的巢絲間遊走,以得到蜘蛛媽媽的保護,直到成長蛻皮後,才隨風飄散,開始獨立新生活。夏末初秋之際,如果在野外林間草叢見到牠們時,可要好好地觀察一番!
昆蟲與蜘蛛
玉山圓柏銀河
玉山圓柏是高山上最高大的常綠針葉樹,而合歡北峰的這棵玉山圓柏頗負盛名,每逢夏季都吸引攝影愛好者上山拍攝圓柏與銀河。此次拍攝時正好巧遇人造衛星經過,留下兩道軌跡。
天文與氣象
白塔與日暈
四川省松潘縣岷江鄉的龍安堂,是座藏傳佛教的廟宇。高大的白塔上空,太陽的周圍出現了一圈完整的日暈,就似白塔上的佛光一般,令人感到神聖無比。日暈,又叫圓虹,是日光通過捲層雲時,受到冰晶的折射或反射,分散成不同方向的各色光。日暈半徑的視角一般是22度和46度,人們通常可以用肉眼觀察到日暈現象。雲層中冰晶含量越大,光環也就越顯著;反之則無法形成日暈,或者即使形成,也無法在地面上清楚地觀察到這一現象。日暈多出現在春夏季節,俗諺云「日暈三更雨,月暈午時風」,意思是若出現日暈的話,夜半三更將有雨;若出現月暈,則次日中午會颳風。日暈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天氣變化的一種前兆,出現日暈則天氣有可能轉陰或下雨。
天文與氣象
角山星軌
利用攝影的手法,讓古老的長城和星軌結合。星軌是因為地球自轉所見亮星在天空運動的視覺軌跡,恆星仿似繞行地球以圓形軌跡旋轉,旋轉一周約需23小時56分鐘,最終回到最初的位置,這個週期稱為恆星日。如果抬頭仰望天空中的恆星,會發現它們在夜空中移動,靠近兩極的恆星會產生最小的圓,而靠近地球赤道的恆星則會產生最大的圓。恆星就像白日裡的太陽,每晚從夜空東邊移動到西邊,每小時大約向西移動15度。星軌其實是圓弧或者部分的圓,隨著時光的流逝,永不停歇地轉圈移動。
天文與氣象
氣旋風暴
第一次到桂林,在日落時分登上疊彩山,不料風雲突變,親眼目睹氣旋風暴的形成,大自然創造的奇蹟是如此的震撼!正在欣賞的時候,暴風雨朝著我所在的方向襲來,瞬間狂風暴雨,山頂亦無處可藏,連疊彩山頂的避雷針都被狂風颳倒,砸在離我3公尺遠的地方,十分驚險,讓我親身感受到暴風雨的威力:忽遇一陣暴風雨,天空霎時分兩極。雨從斗中傾盆落,匯入灕江向南去。
天文與氣象
莫西幹
熱帶雨林是一個物種多樣性極高的生態系,生存在這裡每個物種的個體,每天都面臨存亡的挑戰。為了生存,每個物種都發展出各種方法來隱蔽或保護自己避免被捕食者掠食。這種生活在枯葉堆中的菱蝗(枝背菱蝗亞科),便是眾多捕食者青睞的美食之一。牠的體長不過區區2公分,前胸背板向後延伸成半月板狀,看起就像是留著一頭「莫西幹式」髮型。不僅顏色與周遭環境相似,就連形態也與地上的枯枝敗葉極為相似,達到完美的「隱身」效果。
昆蟲與蜘蛛
豆娘組照
世界上最頑強的莫過於生命,看似脆弱的小精靈,卻有頑強的生命力。不管是藤蔓小憩、捕食或交配,牠們都很認真地對待。短小的身體很難讓人發現,鮮豔的外表卻很容易暴露自己。這個神奇的小精靈,小時候總認為牠是一種長不大的小蜻蜓,為了更深入的瞭解,決定拍攝一組豆娘的圖像。想要認識牠,須從小憩狀態、交配狀態及捕食狀態開始。通過這組美麗的圖片,提醒人們愛護環境,保護尊重身邊的任何生命。
昆蟲與蜘蛛
好奇
赤星椿象交尾,左邊為雌蟲,右邊為雄蟲,腹面側緣有紅、白色相間的條紋,顏色非常漂亮。兩蟲正當翻雲覆雨忘我的境界,一隻好奇的螞蟻,在牠們背上逛來逛去,不時探頭張望,形成一幅有趣的景象。
昆蟲與蜘蛛
第一頁
上一頁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326筆資料,第9/17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