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必可飛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性別平等專區
諮詢信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62)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204)
資訊科技(26)
推薦(24)
海洋教育(66)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621)
地球科學(322)
人類文化(142)
物理(42)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9)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30)
自然科學領域(921)
健康與體育領域(18)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5)
科技領域(29)
生活領域(42)
環境議題(425)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7)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41)
生命議題(14)
法治議題(5)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5)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10)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5)
SDG 4 優質教育(546)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3)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9)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9)
SDG 13 氣候行動(18)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3)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453)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21)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283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動物
植物園食人魚餵食導覽
自然保育
魚類
青蛙王子-認識福建大頭蛙
本影片透過有趣的互動提問,幫助小朋友認識「兩生類」動物的特徵,還有觀察可愛的大頭蛙,並了解青蛙繁殖、照顧等相關知識,歡迎小朋友跟著我們一起走進科博館的實驗室唷!
兩棲動物
EP.05 獸傷療育SOP x 林文隆 - 精華
第一次救傷救上手啊!!!人家就是撿到、遇到了可憐哪的獸傷動物,找專業的來會怎麼辦!手足無措的你又該怎麼辦!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為大家解惑。
自然保育
動物
EP.05 獸傷療育SOP x 林文隆 - 演講
第一次救傷救上手啊!!!人家就是撿到、遇到了可憐哪的獸傷動物,找專業的來會怎麼辦!手足無措的你又該怎麼辦!臺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林文隆為大家解惑。
自然保育
動物
EP.04 熊爸雨林,保育馬來熊的挑戰 x 黃修德 - 幕後訪談
演講後精彩小訪談是由科博館服務多年的志工黃雪茹小姐進行訪談。幕後總是會聊些有趣小秘密,例如:什麼時節到馬來西亞旅行最適合?修德博士的小孩是他自己接生的?!未來想走生態保育一途要具備什麼條件?在 BSBCC 當國際志工要做什麼?是什麼致命吸引力讓各國各地的人想到BSBCC當志工?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EP.04 熊爸雨林,保育馬來熊的挑戰 x 黃修德 - 演講
黃修德,是創立婆羅洲馬來熊保育中心(BSBCC)的執行長!!堪稱新一代熊保輩的男人!!!馬來熊,又稱太陽熊。生活在東南亞的熱帶雨林,近年因為棲地破壞、非法捕獵等問題數量減少,但熱帶雨林的生靈浩劫,不只馬來熊。讓修德博士談談他眼中的熱帶雨林,和他與馬來熊相遇的故事。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EP.02 膽識過人-海膽多樣性 x 李坤瑄
你知道海膽有分長得正的跟長得歪的嗎?你知道吃下肚的海膽,是牠身體的哪個構造嗎?海膽的刺變化多端,有粗有細有長有短,海膽的殼色彩豐富,有紅有黃有紫有綠,片中各種海膽標本,還有來自深海的奇異海膽,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EP.14 螢火蟲之慕 x 鄭明倫博士
在菲律賓的深山,在印尼的秘林,在馬來西亞的稜線,在這些地方縱橫數十載,為了尋覓朝思暮想的螢火蟲,這次的自然科學現場,濃縮了鄭明倫博士近十年在此地尋找螢火蟲充滿驚喜、嘖嘖稱奇與永生難忘的精采故事。
昆蟲
EP.23【策展人開箱】-「張牙舞爪」特展 feat. 陳慧玲&陳彥君 aka 史上最熱銷文創品特展
森林中的哺乳動物行蹤隱密,通常只能由其留下的足印及便便,推測牠們的存在。這次的「張牙舞爪-哺乳動物牙齒與足爪」特展是科博館第一次將低海拔到高海拔的哺乳動物標本精銳盡出,歡迎您來一睹牠們的盧山真面目!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黑帝王魟
自然保育
魚類
紅尾鴨嘴
自然保育
魚類
大銀板魚
自然保育
魚類
鐵甲武士
自然保育
魚類
銀帶
自然保育
魚類
象魚
自然保育
魚類
生命征服天空
經過兩億多年的演化,從片刻不能離開水域的魚類,經過兩棲類的登陸,爬行類的適應陸生環境,終於有一支被覆著羽毛的溫血動物飛上了青天。 這個單元從演化史的角度來介紹爬行類演化為鳥類時,其身體結構的改變和鳥類的飛行肌、骨骼和羽毛,並說明飛行的基本原理;並藉影片介紹各種鳥類飛翔的曼妙姿態、昆蟲的飛行方式、古代的飛行爬行類及現今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動物
古生物
生命登上陸地
生物學家推論海洋生物的搶灘行動很可能早在幾十億年前當陸地形成時就已開始,但低等植物成功地生存於水濱之最早紀錄,則是四億多年前的事。再經過五千多萬年,動物才開始出現在植物已捷足先登的陸地上。 這個單元引導我們重新經歷生命登上陸地的過程,看看生命登陸前後的海陸環境;動物為了適應陸生環境,如何在攝食、呼吸、循環、排泄、生殖以及移動等方面發展出巧妙的機制。 本區展示兩種現生爬行類—鱷魚及蟒蛇,更讓大家對爬蟲類的特徵有概略的瞭解。
海洋教育
動物
古生物
EP.08 珊瑚礁裡的棘皮動物 x 李坤瑄 - 幕後訪談
花2個星期泡發的海參本參,在現場帶了活體海參做比較,李坤瑄大哥也分享人們食用棘皮動物的現況及歷史。
環境科學
無脊椎動物
EP.08 珊瑚礁裡的棘皮動物 x 李坤瑄 - 演講
臺灣的生物礁生態現況,生物礁裡的棘皮動物千奇百怪,到底有誰啦?海星進食的特別行為(把胃翻出乃)!海星有天敵~
環境科學
無脊椎動物
EP.08 珊瑚礁裡的棘皮動物 x 李坤瑄 - 精華
這片絕對是史上最精采精華片段,沒有之一。此片無血腥,但充滿各種毀三觀的棘皮動物生長方式,有自割的啦、有自我分裂的啦、有在海底暴動的啦。呵呵呵你以為海星只會是掠食者的角色嗎?沒有喔~牠也是會被吃掉的。
無脊椎動物
第一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283筆資料,第13/15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