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稻香的故事
搜主題

  • 人類文化廳/1F/「農業生態」展示區
  • 2010/11/10
     ( 科博電子報第513期 )
  • 作者:羅智妃

大家應該都吃過炒米粉、炒飯、蘿蔔糕、米漢堡或喝過米漿吧!那您知道這些食物是用什麼做的嗎?就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台灣稻米的故事吧!

台灣這個美麗的寶島,在不同的時期吸引著不同的民族來到這裡,大約在四百年前,歐洲的荷蘭人來到台灣時,就已經發現平埔族人種植旱稻(陸稻);之後,又有來自中國沿海的移民帶來秈稻(在來米)的品種,不過這些都不是台灣最早的稻作記錄喔!目前台灣最早的稻作記錄是在南科遺址中發現的,距今大約四千八百年前,所以在這麼早以前,這座寶島上就已經有人種植稻子了,不可思議吧!

而我們剛剛提到「在來米」,什麼是「在來米」呢?就是台灣在地生長的稻米。在日治時期,日本人吃了台灣的「在來米」覺得不是很好吃,為什麼呢?因為稻米的澱粉可分為直鏈及枝鏈兩種,如果枝鏈較多,煮熟後比較具有黏性;而外觀細長、透明度低的在來米,含有較多的直鏈澱粉,所以比較不黏。怎麼辦呢?只好做實驗改良嘍!在日治時期有位磯永吉博士,他是奠基台灣稻米育種研究的學者。在磯永吉博士的主導之下,經過十多年不斷的實驗、試種,從良莠不齊的一千多種台灣稻米,嚴選出近三百種限定栽種,再用日本稻種雜交而育種出能在台灣生長的稻(蓬萊米),大大提高台灣稻米的品質和產量,也終於種出符合日本人口感的稻米。

當時,磯永吉博士苦思哪裡可以作為試種蓬萊米的原種田?在一次登山活動途中,磯永吉一行人遠眺大屯山、七星山、觀音山一帶時,發現山林掩映下的火山堰塞湖盆地-竹子湖。竹子湖這個地方,氣候涼爽潮濕、雨量豐沛、土壤肥沃,加上有山陵隔絕形成的天然屏障,所以在此地試種稻米,不易發生自然雜交的問題來干擾實驗,且少有病蟲害,而且好的稻米需高溫成長,低溫成熟,所以竹子湖就成了絕佳的試種地,也成了提供台中以北及宜蘭等地農友稻種的地方。

磯永吉博士為了讓稻種能順利發芽並儘量排除病蟲害的威脅,他利用竹子湖環境的優勢,先將稻種浸泡在硫磺溫泉中,不但可高溫殺菌還可藉此催芽,等到稻種發芽後,再將它們挑回原種田播種。沒想到稻子也需要泡湯吧!但隨著蓬萊米的推展成功,播種面積增加,品質趨於穩定,竹子湖也功成身退慢慢轉型成了賞海芋的好去處。

為什麼日本人喜歡稻(蓬萊米)呢?因為外觀圓短、透明的稻,含有較多的枝鏈澱粉,所以比較具有黏性。而且日本人認為台灣是一座「蓬萊仙島」,所以在台灣種植出來的?稻就叫做「蓬萊米」,磯永吉博士也因此被稱為「蓬萊米之父」喔!

之後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所有在台灣的日本人都要接受遣返,但是磯永吉博士是奠基台灣稻米育種的重要學者,所以當時的政府請他留下來,在這美麗的寶島上繼續貢獻他的專業知識,並且在當時的台北帝國大學(現今的台灣大學)教書。一直到他71歲退休時,才返回日本(磯永吉博士26歲來台,在台時間約45年),而當時的總統也親自接見他並授予景星勳章,並且贈送他終身食用所需之蓬萊米,每年1200公斤喔!這不只是實質的回饋與謝意,更代表台灣人民對「蓬萊米之父」磯永吉博士的無限感激。每當我們吃著香噴噴的米飯時,每一粒米都是許多人努力的心血結晶,要好好珍惜喔!

參考資料
  1.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2008)。稻香變奏曲特展。
  2. 郭怡君(2006, October 24)。台灣蓬萊米之父磯永吉 手稿曝光。自由時報電子報。2010, October 05。
  3. 竹子湖與蓬萊米。台北市:北投國小。2010, October 29。
  4. 鄭楠元與林文龍(製作人),林文龍(導演)(2009)。異人的足跡-磯永吉【影片】。財團法人公共電視文化事業基金會,台北市康寧路三段75巷50號。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2/11/26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