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主題
山枇杷
元旦剛過,科博館植物園的許多角落已經可以聞到陣陣馨香。
當許多臺灣人正在山林鄉野追逐著各地梅園的白梅香雪海美景時,位在城市中心的植物園卻滿溢臺灣原生植物的香氣,提醒人們雖然節氣即將走到極寒,但春天的腳步卻也不遠了。
這陣比寒梅更濃郁的香氣來自隆起珊瑚礁區的山枇杷。雖然樹型不算矮小,但遊人們大多是先聞到香氣才會關注到它們。不過對植物園的動物來說,這些樹卻是不可忽視的存在。訪花採蜜的昆蟲們在隆冬會被花香吸引,覓食的鳥兒們不會錯過春夏交際時熟成的美味果實。更別說濃密的枝葉提供良好庇護,為季節性暫棲的動物們提供休息避難的所在,冬季時來園的夜鷺或小白鷺們就常常在此借住。
山枇杷學名中的屬名Eriobotrya中文稱為枇杷屬(絕對不是琵琶鼠),是由希臘文erion(棉毛)和botrys(一串葡萄)締造而來。意指本屬植物果實密被棉毛狀的毛絨,而果實在枝條上排列的方式像成串的葡萄。種小名deflexa則是「突然向下彎」的意思。所謂「特有植物」指的是某個地區才有的植物,有些網路文章說山枇杷是臺灣特有植物,卻同時也說它分布於在臺灣、中國廣東以及越南等地。如果其他地方有分布,那怎麼會是臺灣特有植物呢?所以這樣的敘述是很有問題的。
寒風中的山枇杷就算知道人們對它的分布地有爭議,應該也無感。對它來說,對應時序開花、結果,努力活下去並綿衍後代才是最重要的事。其他的,就再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