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必可飛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性別平等專區
諮詢信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63)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205)
資訊科技(26)
推薦(24)
海洋教育(66)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628)
地球科學(323)
人類文化(143)
物理(42)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9)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31)
自然科學領域(928)
健康與體育領域(19)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7)
科技領域(29)
生活領域(46)
環境議題(429)
性別平等議題(3)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7)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41)
生命議題(15)
法治議題(6)
資訊議題(2)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5)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10)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6)
SDG 4 優質教育(550)
SDG 5 性別平權(4)
SDG 6 淨水及衛生(3)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40)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20)
SDG 13 氣候行動(18)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3)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458)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21)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23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
微觀世界
「生態觀察隧道」內有觀察箱,觀眾利用手把握桿控制攝影機,觀看活生生的動物身上的細微構造。電腦顯微鏡以電腦、顯微鏡與視聽媒體組成。觀眾可自由調控放大倍率介於35到280甚至500倍由電腦控制的顯微鏡及顯微攝影機;在電腦控制板面上輸入指令後,螢光幕中就顯示出該標本精緻的微體構造及圖文說明。電腦顯微鏡展出的內容涵括動物學、植物學、地球科學、人體科學與醫學中的特定主題。
自然保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海中精靈-白海豚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其中在臺灣西部有一種數量非常少且特別的珍稀動物:白海豚。然而,現今臺灣沿海與沿岸時常發生破壞與污染事件,導致白海豚的數量已經不到100隻,正面臨族群消失的危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臺灣台語導覽/教學活動
本館辦理臺灣台語定時定點常設展場導覽或教學活動說明服務,觀眾入館後,現場免費參加。
生命科學
人類文化
物理
鯨生鯨事
藉由情境式與互動式的多媒體動畫,提醒觀眾關注海洋環境與鯨豚保育問題,知曉鯨豚物種的有趣生態與行為,並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珊瑚與珊瑚礁
珊瑚礁海域的繽紛美景令人嚮往,打造這個海中熱帶雨林的珊瑚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珊瑚礁又是如何形成的?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年年有魚?
海洋中的魚類資源正快速的減少,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呼籲政府設置海洋保護區並限制漁撈量外,更應懂得選擇永續海鮮,用荷包來決定海洋漁業資源的未來。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海洋教育
魚類
洋流
洋流是如何形成的?它來自何方,又流向何處?會造成什麼影響?漁場的形成和洋流有什麼關係?人類又該如何運用這股大海的脈動?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潮起潮落-潮間帶
本課程帶您認識潮間帶的環境特性,介紹這裡多樣的生物,並提醒大眾減少對海岸環境的干擾,共同為守護潮間帶奉獻心力。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藻類
節肢動物
無脊椎動物
魚類
信天翁悲鳴曲
本課程介紹信天翁的生活與生態習性、信天翁面臨的生存威脅,這些威脅從何而來?人類面對這龐大海洋垃圾汙染的事實,我們得認真思考該怎麼做?
環境開發
海洋廢棄物
海洋教育
鳥類
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中臺灣海洋保育教育中心以五大目標推動「韌性里海」教育,期望這些工作目標帶給大家「親海」、「知海」及「愛海」的體驗。
環境科學
海洋教育
鯨掘
展覽結合標本、化石、互動裝置與科教資源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地質
「山水好生活」– 臺灣原住民族生態智慧
本課程主題融合環境教育與文化教育,認識臺灣原住民族傳統的狩獵、捕魚和農耕方式,如何在大自然的和諧秩序內進行,成為文化與生態交融的表徵。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永續發展
原住民
海中美傘-水母
本課程介紹水母的生物學定義,利用標本與圖片說明水母各部位構造功能。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農業生態
現今所謂的農業,係指人們利用土地、陽光、水分、空氣與礦物質等培育動物、植物或微生物,以獲得生活物資或維護生活環境的產業。隨著農業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同時面對外來種入侵、農藥殘留、化學肥料濫用、環境污染等問題。
食農教育
植物
動物
考古
2025海洋環境知識巡迴展—SEA YOU 海洋的見證與再造
從科學的角度,看見海洋的傷痕與希望!
自然保育
海洋廢棄物
汙染
永續發展
海洋教育
珊瑚海探險
傳說中的珊瑚海島嶼是建立在一隻巨型海龜的背上。這是一個由碧藍大海和茂密叢林組成的生命潮起潮落的世界。
海洋教育
爬行動物
暴龍-掠食者之王
暴龍是肉食性恐龍的代表,活躍於白堊紀的北美與東亞地區,最重的可達6公噸。
恐龍
爬行動物
古生物
橫行霸道—螃蟹
課程使用圖片和標本來介紹螃蟹和牠的分類,學習從螃蟹的構造及特徵來深入瞭解牠的生活型態。
海洋教育
節肢動物
海底的化石證據-澎湖水道動物群大發現
古生物學家總是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以拼圖的精神重塑遠古生物生活的場景。 三十幾年前,臺灣海峽海域漁民陸續打撈起冰河時期在澎湖海溝活動的哺乳類動物化石,正是所謂的「澎湖水道動物群」。
氣候變遷
哺乳動物
古菱齒象
古生物
考古
真象告白 X 張鈞翔
科博館的展場中,矗立了一隻巨大的大象骨架,牠是澎湖附近海域所打撈出來的古菱齒象。臺灣竟然有大象!?來聽大象專家張鈞翔博士用神秘數字解讀大象習性,用冰原歷險記探討古生物世界,用化石特徵解構大象演化的歷程。
古菱齒象
古生物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23筆資料,第1/7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