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學
:::
:::
主題導覽搜尋
植物
魚類
海洋中的魚類資源正快速的減少,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呼籲政府設置海洋保護區並限制漁撈量外,更應懂得選擇永續海鮮,用荷包來決定海洋漁業資源的未來。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海洋教育
魚類
水下攝影也是分成各種不同專業領域的,這集我們請了一位把工作當成生活的水下鯨豚攝影工作者,來談他與藍鯨的相遇、到世界各地拍攝不同鯨豚的故事。
美學教育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水下與海洋
鯨豚
《吉娃斯愛科學》是國立清華大學與原金國際共同製作的原住民族科學教育動畫影集,故事描述泰雅族小女孩吉娃斯與寵物猴子乃奈、好朋友飛卉在山林中的冒險,並因著大哥哥巴彥的知識傳授而有所成長。過去吉娃斯只卡通影片中,此次科博館與清華大學、原金國際合作,邀請吉娃斯勇闖科博館,與科博館的科學研究進行對話。
植物
爬行動物
昆蟲
原住民
近期來到科博館,從生命科學廳進入場館,您一定會被眼前的一群古生物標本所吸引,而走進「在海之濱-古生物的奇幻世界」特展區裡,這裡展示了科博館35年所累積下來的重要珍貴標本...
生命科學
古生物
海上難以觀察的精靈「露脊鼠海豚」,牠的模樣顛覆一般大眾對海豚既定的印象,是全世界鯨豚中體型最小的鼠海豚科家族一員,而要研究這個膽怯又害羞的生物,研究人員可以透過哪些方法來了解牠們呢?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搭配2019年的「拍岸鯨奇-當鯨豚與人相遇」特展,由身為鯨豚驗屍官的科博館研究人員姚秋如博士來揭露,經由剖開擱淺鯨豚的骨肉,能釐清死因、判斷其健康狀態,而身為哺乳動物一員的鯨豚,身體構造到底像魚還是像人呢?就由姚秋如博士來解密吧。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這裡是第1集【NSL自然科學現場】《喂!虎鯨CSI》的幕後工作大揭露!有比較「真實」的工作畫面,對解剖會驚驚的朋友要留意一下喔~那些你曾聞到的謎樣氣味、那些你曾幻想過的解剖畫面、那些你曾想像的標本製作工作過程,這片都看得到!
海洋教育
鯨豚
聽張博士分享臺灣科學節全攻略,為您打開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串聯全臺五大科學博物館的年度科普盛事-臺灣科學節,即將在近期隆重舉行,五大博物館共組聯盟各顯神通,邀請大家親身體驗多元科學活動,一同享受這場科學探索之旅吧!
環境科學
海洋教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透過植物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與中國美術工藝等各種角度來介紹葫蘆,民眾除了可藉此深入認識葫蘆起源、特性、品種,乃至於馴化意義等植物學相關知識之外,也可以從考古與歷史的面向,透過豐富的相關文物展示瞭解各族群文化中對於葫蘆的使用方式,及其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延伸出來的相關工藝美學。為了讓觀眾瞭解葫蘆的生長過程,科博館特別製作一段紀錄葫蘆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系列生長過程的曠時攝影節目,在特展中透過高畫質的HD畫面,呈現植物充滿動感及生命能量的成長歷程。
美學教育
植物
考古
矢野勢吉郎(S. Yano)為臺灣早期的日籍植物採集者,甲午戰爭後日治初期,他曾大量採集臺灣的植物標本,甚至是臺灣第一位前往綠島、蘭嶼的日籍植物採集者。後來他任職於俄羅斯駐日使館,這些在關鍵時期採集的臺灣植物標本編號共計500多號,亦全數被蒐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科馬洛夫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也成為臺灣早期植物研究歷史中的一個失落的環節。本特展介紹矢野勢吉郎在臺灣時期的自然環境,並跟隨著他的採集路線,探索臺灣早期的植物分布概況,同時展出其所採集的珍貴標本,帶領觀眾認識這位謎樣的日籍植物採集者,體會臺灣百年來的自然環境變遷。
植物
贈與本館124,300件昆蟲標本的日本鞘翅目學者佐藤正孝教授,不幸於2006年8月因病辭世,享年69歲。他一生中有60年與昆蟲為伍,畢生發表五百多篇論文,本館為感念佐藤教授的無私奉獻及對昆蟲的熱情,推出本特展,除介紹佐藤教授的生平、驚險有趣的採集生活、卓越的研究、對昆蟲界的貢獻和標本捐贈過程與標本內容外,還可體驗昆蟲分類學家如何採集標本、比對鑑定、繪圖、新種發表與命名等方法。
昆蟲
共473筆資料,第14/24頁
2022/09/1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