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題導覽搜尋


梅希爾編號M51又名NGC5194和NGC5195 位在天空北天區的獵犬座中 距離地球約2300萬光年 是一組受重力影響而交互作用的星系 本身具備明顯的螺旋狀結構 外型酷似長著觸鬚的蝸牛 在浩瀚宇宙漫長的歷史洪流中 存在著各式各樣的星系彼此間的拉扯、碰撞、合併 彷佛訴說著星系間是如何地演化
天文與氣象

2018年12月14日夜晚到15日淩晨,正是一年一度的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雙子座流星雨極大值來臨之際,也是46P/ Wirtanen彗星即將到達近地點之際。我帶上愛人和六歲的兒子來到松潘縣海拔4千多米的雪山梁,一起觀看天空劃過的顆顆流星。北半球冬季最為明亮壯麗的獵戶座高懸頭頂,與運行在金牛座附近發出綠光的46P/ Wirtanen彗星遙相呼應,月亮即將落下,最後的月光照耀在海拔5588米的雪寶頂上,正是月照金山的時刻。在天文改機的拍攝下,肉眼無法看見的粉紅色發射星雲在天空大放異彩。
雙子座流星雨是以雙子座附近為輻射點出現的流星雨。雙子座流星雨與象限儀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並稱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一般在每年12月4日至17日光臨地球,極大時每小時天頂流量可達到120顆左右。一般認為雙子座流星雨是少數的母體非彗星的流星雨,其母體是小行星3200法厄同。
天文與氣象

流星是指運行在星際空間的流星體(通常包括宇宙塵粒和固體塊等空間物質)在接近地球時由於受到地球引力的攝動而被地球吸引,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層,並與大氣摩擦燃燒所產生的光跡。流星體原來是圍繞太陽運動的,在經過地球附近時,受地球引力的作用,改變軌道,從而進入地球大氣圈。流星有單個流星、火流星、流星雨幾種。在掉到地面之前,大部分都已燒成了灰燼,少部分會變成隕石掉到地面上。大部分可見的流星體都和沙粒差不多,重量在1克以下。流星進入大氣層的速度介於11km/s到72km/s之間。人們通常為它賦予美好的意義,認為看到並對著流星許願就能實現心願。
天文與氣象



每年10月至次年4月,東北季風翻過中央山脈於恒春半島降下,形成強勁的落山風,是舉世罕有的地理現象。 風,沒有氣味、沒有顏色、來無影去無縱,而它形成的方式,有人為的機械動力(如電扇)、有自然的高低氣壓所形成。但卻無法留下它,如今我趁著落山風季節,以拍照來記錄它的走過的痕跡,有旋轉、有直線、有交錯.......
天文與氣象

海冰(sea ice)是淡水冰晶、“鹵水”和含有鹽分的氣泡混合體,包括來自大陸的淡水冰(冰川和河冰)和由海水直接凍結而成的咸水冰,一般多指後者。廣義的海冰還包括在海洋中的河冰、冰山等。
咸水冰是固體冰和鹵水(包括一些鹽類結晶體)等組成的混合物,其鹽度比海水低2~10‰,物理性質(如密度、比熱、溶解熱,蒸發潛熱、熱傳導性及膨脹性)不同於淡水冰。
物理與化學

泡沫的韌性有多強 洗碗精+膠水+糖+水經過攪動會產生夢幻的彩色泡沫但是都很快就破滅;因此作了一個小實驗到底泡沫的韌性可經得起水滴幾次的快速的衝擊而不破哪?過程;水滴在80cm高處落下穿過泡沫(未破)反彈再撞擊第二顆水滴炸現開花 發現膠水及糖的比率越高韌性越強越不容易破裂(大約可經2次水滴的的撞擊) 而且時間也越久不破
物理與化學

偏振鏡由兩片光學玻璃夾著一片有定向作用的微小偏光性質晶體(如雲母)組成。還有另一種製造方法,兩片光學玻璃之間的夾層塗有聚乙烯膜或聚乙烯氰一類的結晶物,這一聚合物塗層可產生極細的柵欄狀的結構,好像是一道細密的柵欄,只允許振動方向與縫隙相同的光通過。再將這兩片玻璃各自獨立地安裝在可以旋轉的環圈裡,通過旋轉其中一鏡片便可以消除被攝物體表面的偏振反射光。通過偏振光可以把透明材料的干涉顏色拍出來
物理與化學

此作品是利用綠光雷射轟擊石墨片表面時所產生的孔洞表面形貌。表面具有高高低低的層狀結構,表層的形貌酷似一位凝視遠方的少女,看著內層石墨結構如遠方下墜的一顆流星,訴說著內心的孤寂與對遠方故鄉的思念。
微觀的世界

此作品表面高低的形貌是由於石墨片表面被雷射轟擊所致,而周圍一絲一絲的為碳管,看似天上嫋嫋的雲煙繚繞在散發光芒的新月周圍,為在天的飛龍增添一絲神秘。茫茫如迷霧的人生是否也會有如新月般明亮的指引呢?但願你我清楚自己的目標,勇敢的越過波瀾,成為人中龍鳳!
微觀的世界

自然中皺褶型態是相當普遍且容易觀察,以不同尺度層級出現在生活中,大至地球表面的山脈褶皺,小至皮膚組織的皺褶細紋。然而這些表面皺褶紋路的形成主要是因為上下軟硬質層間的應力不平衡所產生。山脈褶皺和皺褶細紋也有著相同現象,下層較軟的地函和真皮層,因為流動性和物質的流失產生應力,對上層較硬的地殼和表皮作用而產生皺折。 當表面皺褶紋路達微米或奈米尺度時,可以增加物體的表面積,進而增加物體的接觸面積提升磨擦力達到吸附效果,如抓取物品的指紋與行走在牆壁的壁虎。因此具有皺褶結構的表面在吸附黏著上具有極高的應用發展潛力。 為了仿生製作出小尺度的皺褶結構,使用兩種不同軟硬程度的高分子材料(PDMS/PLLA),進而技術性的釋放產生應力使表面皺褶圖案化,透過共軛焦雷射掃描拍攝表面結構,得到自發且高有序的微米尺度皺褶。而照片中的漸層顏色是儀器系統本身對皺褶高低差的顯示方式。
微觀的世界

萬頭鑽頭的小丑魚卵,小丑魚會將魚卵產在海葵下方或旁邊的礁石,公母魚都會負責照顧,利用胸鰭搧動水流,增加魚卵帶氧量,也將發育不全的卵搧走,而這些眼睛已經發育完整的魚卵,準備孵化進入海洋中。
水下與海洋

口孵型魚類-天竺鯛,天竺鯛是珊瑚礁區裡常見的魚種之一。天竺鯛大都由雄魚負責在口孵工作,一般孵化期大約為7天左右,可以看出這只魚口已經撐的很大,表示已到孵化時機,準備為海洋增添新生命。
水下與海洋

蓋斑鬥魚在求偶前,雄魚會先在水面上吐泡泡,當泡泡形成一團時,雄魚展現身上鮮豔的體色吸引雌魚,而雌魚受到吸引緩慢地游向雄魚時,雄魚則會將身體彎成U字型,待與雌魚接觸,雄魚會立刻夾住雌魚並翻轉,讓雌魚腹部朝上排卵,再讓卵進入事先準備的氣泡中等待孵化。
水下與海洋

每年在南澳洲的冬天,巨型花枝會群聚在Point Lowly半島長達六公里的海岸線岩石區。 這些“海洋變色龍”是世界上最大的墨魚種類。長度可達六十公分,重量可達五公斤。 驅使這些生物朝這片水域遷徙的唯一目的就是繁衍後代。
在這幾個月中,公花枝們會不斷為爭奪和母花枝交配的機會而打鬥。 僧多粥少的畫面層出不窮,每一尾母花枝的四周都被許多公花枝給占滿。
爭奪到交配權的公花枝會用特別的那只觸手遞送精莢到母花枝體內。 而母花枝體內可能有好幾隻公花枝的精莢, 她自己則可以選擇最中意的那個來製造出受精卵。 畢竟,她也是想選看起來精子最強的雄性來繁衍出後代。 母花枝會將卵附著在該地區岩石塊的下方,卵幾個月後就會孵化。 長時間交配過後的下場便是筋疲力竭的死去,或是被別的生物例如:海豚、海豹等吃掉。 人類不知道牠們遷徙了多遠,或者為什麼選擇在這個特定地區, 但是每年牠們在該地區的聚集數量都達到了十萬以上。 那幾個月不斷的求愛,打架,交配和產卵的混戰,讓這片海域因為花枝們的到來而熱鬧不已。
水下與海洋

1. 作品主題:隱身 2. 科學意涵:界弱肉強食的定律,造就生物為求生存而發展出不同的保命方式。豹紋蝦,透過擬態豹紋海葵的紋路與顏色,從而隱身達到欺敵的效果,不仔細觀察,難以發現其蹤跡。 3. 創作理念:透過水下攝影,紀錄這種少見的擬態蝦。
水下與海洋

隸屬於瓜科 (Cucurbitaceae) 的合子草 (Actinostemma tenerum Griff.) 其果實是非常特別的蓋裂蒴果,並因此得名。生長在臺灣西部平地的水田邊,但是近年來面臨著農地的面積與品質的縮減,導致族群日益稀少。本作品以彩色的植物照片呈現植物的細部構造能夠提供更精確的資訊,將植物不同的部位搜集于同一張圖版中,能夠令植物的美與特徵一目了然。並利用略逆光的打燈技巧,呈現花序上透亮的毛狀體,並且搜集從花苞到果實等不同階段的植物形態。
植物與真菌

迷人的真菌是讓人喜歡雨季的理由,雨季的山林正是這生命活絡的季節,有些真菌需在顯微鏡頭才能看見,有些卻大到鏡頭要退到好遠才能拍下,真菌是植物在自然界生存的基礎。植物則是動物(包括人類)生存的基礎,真菌與植物的腐生、寄生與共生的每種關係都會影響到動植物的生存與生活。但因為這類關係原本就是演化的結果,其重要性幾乎被人類忽視。 真菌在地球的生態系統中腐生、寄生、共生等多重角色。參與生物遺骸或有機物質的分解過程,從而加速大自然中物質的迴圈利用。近年來氣候急速變遷,劇烈天氣使得植物面臨生存逆境的極大挑戰。 就「腐生」關係而言,植物落葉與殘枝若無真菌扮演分解者的角色,植物體的碳、氮及礦物元素將無法迴圈,地球表面會淹沒在日漸累積的植體殘渣中,動植物生態系也有可能會因此瓦解。 就「共生」關係而言,許多真菌與其他類生物間彼此皆有利,如在森林樹木常見的地衣即為真菌與藻類的共生體。透過和植物共生,不但能促進寄主的生長,也能增強寄主對環境逆境的適應力,對生物多樣性的維持及自然資源的應用都有重大意義。種類繽紛繁多的真菌在自然生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然而人類對於真菌的瞭解仍是十分有限。
植物與真菌
共326筆資料,第1/17頁
2022/09/2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