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蘭花資源保育與利用
搜主題

蘭科植物(Orchidaceae)為顯花植物中成員眾多的龐大家族,估計約有超過25000種。相較於多數的顯花植物,蘭科植物在形態、構造、繁殖與發育上有著許多特殊之處,例如高度特化的花被片-醒目的唇瓣(labellum,為花瓣特化),用來吸引特定的傳粉者;此外其雌、雄蕊合生形成蕊柱(column);花粉集結成團塊狀,稱之花粉塊(pollinia)。當蘭花授粉並著果後,其果實成熟時會釋放出成千上萬細微的種子。從解剖構造觀之,成熟的蘭花種子內僅含有構造簡單的胚(僅發育至球形階段),披覆著薄種皮,且不具有胚乳。若在野外觀察,想確認是否為蘭科植物,可由上述這些特徵判別。 

此檔線上蒐藏庫主要介紹科博館植物園蘭花活體蒐藏與相關研究,介紹蘭花種子的特殊形態以及組織培養技術在瀕危蘭花保種與觀賞花卉生產之應用。此外有些蘭花也是珍貴的藥材(例如天麻與金線連)與迷人的香料(例如香莢蘭)。相較於臘葉標本蒐藏,活體蒐藏可能會因天災或嚴重的病蟲害即會摧毀殆盡,因此活體植物蒐藏與保種需耗費更多人力與經費。 

蘭花蒴果內孕育成千上萬的種子。達爾文也對蘭花深深著迷,觀察蘭花蒴果內的種子,他如此描述: [若這些種子都順利萌芽成長。只需十幾個世代,單一株蘭花所繁衍的後裔將可覆蓋整個地球,形成整齊劃一的綠色地毯]。但實際上這樣的情形從未發生。因為蘭花種子細微如沙塵,不具有胚乳,胚也僅發育至球形胚階段,尚未分化出胚芽與胚根。在野外環境,蒴果成熟開裂後飛散出來的種子大部分無發萌芽。只有少數種子飄至對的環境,遇見適合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方能順利萌芽,發育成原球莖(protocorm),再分化出葉片與根,長成完整植株。直到1920年代,植物學家發現到在無菌條件下,提供無機礦物元素與可溶性醣類(如蔗糖),即可讓許多蘭花種子萌芽。隨著無菌繁殖技術的進步,許多熱帶觀賞蘭屬,例如蝴蝶蘭、石斛蘭、嘉德麗雅蘭等,被園藝育種者進行改良,培育出許多美麗新奇品種。這些優秀植株可藉由組織培養技術將其大量複製繁殖而進行商業量產,也因此許多美麗的蘭花不再限於貴族與富人賞玩,而能被普羅大眾栽培欣賞。 

另外有些蘭花不具葉綠素,亦稱腐生蘭,例如赤箭(Gastrodia)、山珊瑚(Galeola)、皿柱蘭(Lecanorchis)等。這些無葉綠素蘭花仰賴菌根真菌提供養分以完成其生活史。這次展出的天麻(Gastrodia elata),亦稱高赤箭,需與分解木材的蜜環菌(Armillaria)共生才能夠讓球莖順利發育成長。探索蘭花與真菌共生關係一直是植物學家所關注的議題,也是蘭科植物保育的重要一環。當復育蘭科植物回歸時,亦需有適合的共生真菌方能持續繁衍生生不息。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4/03/1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