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棋盤腳搜主題
因為颱風丹娜絲的即將到來,原本應該明亮的夏日午後5點多比前幾天同時段明顯暗了許多,走出熱帶雨林溫室的人們心中或許正在盤算著返家路上要添購那些防颱用具來做好防颱工作。不知道有多少走過植物園海岸林區小橋的人有聞到一股淡淡的香氣?
這股香氣,來自於海岸林中的穗花棋盤腳。
穗花棋盤腳是一種在臺灣野外瀕臨滅絕的珍貴植物,如今僅零星分佈在宜蘭地區及恆春半島,其中以宜蘭冬山河出海口的五十二甲濕地分布最多。它不僅擁有令人驚嘆的夏夜花景,更承載著原住民傳統智慧與生態保育的深遠意義。
回溯臺灣原住民噶瑪蘭人歷史,早期他們會將穗花棋盤腳種植在田埂旁作為土地的標界。這種天然的界線堅固而明確,能有效避免田埂因人為移動而產生的土地糾紛。此外,它也被廣泛種植在灌溉溝渠旁作為護堤植物。其發達的根系能緊密抓住土壤,有效防止水道壁面因水流侵蝕而坍塌,確保了農田灌溉系統的穩定。
隨著時代變遷,水泥堤岸被興建來取代土堤,穗花棋盤腳的生存也面臨嚴峻挑戰。這種原本生長在泥土上的植物,除了在施工過程中被大量移除外,野生植株也因為水泥堤岸阻礙了種子自然發芽,族群數量日漸稀少,甚至在野外幾乎滅絕。
所幸,近幾年來,人們開始重新關注到穗花棋盤腳的獨特魅力。每到夏夜,它成串開放的花朵如煙火般燦爛,其驚人的觀賞價值讓人們驚豔,也促使了保育與復育工作的展開。如今,穗花棋盤腳已成功轉型,成為水岸庭園重要的景觀植物,為人造環境帶來自然的生機與美感。
穗花棋盤腳的花朵更是它最引人入勝之處。穗狀延長的花序,遠看像是巨大奶瓶刷,帶有蓬鬆的毛絨感。但若近距離觀察,便會發現其構造遠比奶瓶刷來得精緻細膩。每一朵穗花棋盤腳的花都擁有數量眾多的紅色細長雄蕊,這些雄蕊比花瓣顯目,尖端則點綴著白色或黃色,同時向外伸張,讓整朵花呈現出淡紅到桃紅的雅致色彩,精巧的配色與豐富層次感,使其極具觀賞價值。
除了視覺上的饗宴,穗花棋盤腳的花朵還散發著特殊而濃郁的香氣。這種香氣聞起來清新淡雅,卻又濃郁而不黏膩,讓人們在夏夜裡聞了精神為之一振,彷彿置身於熱帶的夢幻花園。這迷人的香氣不僅愉悅人類,更能吸引以昆蟲為主的夜間活動動物前來訪花,為原本陰沉的黑夜帶來更多的生機與浪漫,共同譜寫一曲夏夜的生態交響樂。
雖然碎花棋盤較常被人們稱作夏夜精靈,但它的開花時間常會因為天候導致的明暗變化而不同,不必等到完全進入黑暗才開花,所以從黃昏到隔天中午都有機會看到它的花。下次來到植物園如果聞到淡雅的香氣時別忘再來海岸林區橋邊看看,也許就能看到那夏夜絢爛的「濕地煙火」綻放其獨特的生命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