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南部低海拔區
逛展區

  • 植物園
一片平沙皆沃土—南部低海拔生態區

「臺灣西向俯汪洋,東望層巒千里長;
一片平沙皆沃土,誰為長慮教耕桑?」

  清康熙36年(西元1697年)浙江人郁永河開始他在臺灣採硫磺的行程。在他筆下,臺灣是個「稻米有粒大如豆者」的地方,但因北迴歸線從嘉南平原經過,受到亞熱帶高壓帶下沉氣流的影響,地表蒸發量大於降水量,加上冬季東北季風的水氣受到中央山脈阻隔無法下降於此,造成10月到隔年2月的五個月有明顯的乾旱,使得此區「實平壤沃土,但土性輕浮,風起揚塵蔽天」。表現在植物相上的則是只有在較溼的地方有較多的樹木生長,呈現熱帶季風林的景觀。

南部低海拔區
南部低海拔區

  在此生長的植物大多具備調節水分的特殊生理,偏向具落葉性或是有刺植物。許多植物在冬季時大量落葉,藉此抵禦長期乾旱。除了木本植物的落葉現象外,草本植物在冬季也大多枯黃,甚至地上部分枯萎消失,等到隔年春天才冒出新芽,因此整體而言是表現出偏黃色調的植物群像。南部低海拔地區目前是臺灣主要的農業生產地帶,土地多已開發,許多地方以相思樹為造林樹種。自然演替出的次生林,多為血桐及野桐等陽性樹種的混生林。(廖仁滄、陳志雄)

課綱實質內涵
自-E-A1, 自-E-B3, 自-E-C1, 環 E1, 環 E2, 環 E3, 環 J1, 戶 E1, 戶 E3, 戶 E4, 戶 E7, 戶 J2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3/01/16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