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9)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95)
資訊科技(26)
推薦(17)
海洋教育(63)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549)
地球科學(314)
人類文化(140)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9)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30)
自然科學領域(844)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1)
科技領域(28)
生活領域(39)
環境議題(356)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4)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41)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5)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10)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36)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6)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9)
SDG 13 氣候行動(18)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1)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85)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9)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844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自然科學領域
EP.17 五大博物館共推臺灣科學節
聽張博士分享臺灣科學節全攻略,為您打開一扇通往科學世界的大門。串聯全臺五大科學博物館的年度科普盛事-臺灣科學節,即將在近期隆重舉行,五大博物館共組聯盟各顯神通,邀請大家親身體驗多元科學活動,一同享受這場科學探索之旅吧!
環境科學
海洋教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針灸熱潮傳奇與回顧特展
歷史悠久的中國「針灸醫學」,為什麼能縱橫古今中外?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為什麼「中醫熱」、「針灸熱」仍然蔚為風尚?「針灸法」除了醫治人類的病痛之外,又是如何應用到病畜身上,發展出「獸醫針灸學」?
古代科技
聖誕暨新年花藝特展
美學教育
植物
茶香臺灣特展
茶是一種具有輕香味的葉子,除了具有保健功能,入於口中,清香與甘甜存在口齒之間,更為生活帶來悠閒的雅興。自古以來,品茶、泡茶被視為重要學問,歷代文人的詩詞歌賦也增添茶的內涵。本特展涵蓋中西飲茶文化的發展、臺茶歷史、茶園、茶樹種、製茶、泡茶和喝茶方式等,展出珍貴茶器典藏文物,同時介紹「茶與保健」、「茶與禪」等精采內容,歡迎您一同來品味150年臺灣飲茶文化,欣賞中西茶藝的絕妙功夫與漫活美學。
美學教育
植物
人類文化
千年葫蘆‧福祿人間特展
透過植物學、考古學、文化人類學與中國美術工藝等各種角度來介紹葫蘆,民眾除了可藉此深入認識葫蘆起源、特性、品種,乃至於馴化意義等植物學相關知識之外,也可以從考古與歷史的面向,透過豐富的相關文物展示瞭解各族群文化中對於葫蘆的使用方式,及其在人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延伸出來的相關工藝美學。為了讓觀眾瞭解葫蘆的生長過程,科博館特別製作一段紀錄葫蘆從發芽到開花結果系列生長過程的曠時攝影節目,在特展中透過高畫質的HD畫面,呈現植物充滿動感及生命能量的成長歷程。
美學教育
植物
考古
謎樣的日籍植物採集者---矢野勢吉郎
矢野勢吉郎(S. Yano)為臺灣早期的日籍植物採集者,甲午戰爭後日治初期,他曾大量採集臺灣的植物標本,甚至是臺灣第一位前往綠島、蘭嶼的日籍植物採集者。後來他任職於俄羅斯駐日使館,這些在關鍵時期採集的臺灣植物標本編號共計500多號,亦全數被蒐藏在俄羅斯聖彼得堡的科馬洛夫植物研究所植物標本館,也成為臺灣早期植物研究歷史中的一個失落的環節。本特展介紹矢野勢吉郎在臺灣時期的自然環境,並跟隨著他的採集路線,探索臺灣早期的植物分布概況,同時展出其所採集的珍貴標本,帶領觀眾認識這位謎樣的日籍植物採集者,體會臺灣百年來的自然環境變遷。
植物
揭開土星系統奧秘特展
為了探索距離地球14億5千萬公里遠的土星系統,1997年10月升空的卡西尼.惠更斯(Cassi ni-Huygens)太空船終於成功地於2004年7月抵達了土星系統。接著,以4年的時間環繞土星74圈,2004年聖誕節釋出的惠更斯號登陸艇,也順利在2005年1月登陸了與地球大氣組成相似的土星最大衛星——「泰坦」(Titan)。
天文
岡瓦那古陸生物群特展
《岡瓦那古陸生物群特展》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與澳洲莫納許科學中心共同合作,向觀眾介紹中生代的南方超級大陸塊---岡瓦那古陸和其多樣性的生物。這片稱為「岡瓦那古陸」的南方超級古陸,過去還包括南極洲、南美洲、紐西蘭、斯里蘭卡和非洲。這些陸塊是如何經過長時期接合在一起,後來又如何分開,及在分裂後對物種的演化與分佈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科學家又是以什麼證據說明這種現象等,都是值得探討並向社會大眾介紹的科學知識。
古生物
「蟲語佐藤」—佐藤正孝教授紀念展
贈與本館124,300件昆蟲標本的日本鞘翅目學者佐藤正孝教授,不幸於2006年8月因病辭世,享年69歲。他一生中有60年與昆蟲為伍,畢生發表五百多篇論文,本館為感念佐藤教授的無私奉獻及對昆蟲的熱情,推出本特展,除介紹佐藤教授的生平、驚險有趣的採集生活、卓越的研究、對昆蟲界的貢獻和標本捐贈過程與標本內容外,還可體驗昆蟲分類學家如何採集標本、比對鑑定、繪圖、新種發表與命名等方法。
昆蟲
花的前世今生特展
人類頌花、用花、食花、品花,甚至仿製花,生活中若少了花,所有的文化將大大失色,愛情的詠唱啞然、服飾黯然、飲食寂然、自然美色枯然。很少人不愛花,再冷漠的人,也有花朵殘留在記憶中的色貌與芬芳。但是,花是什麼? 花從哪裡來?解花人何在?
植物
蘭科植物
自然保育
植物
EP.16 科博庭園好石在X董國安
「岩石」(Rock)俗稱「石頭」(Stone)。在地球漫長46億年演化過程中,最早的岩石出現在40億年前,若要了解我們賴以維生-地球演化的歷史,人們不得不求助於岩石了。
美學教育
岩石礦物
EP.15 蟹蟹蒞臨X施習德
退潮後的沙灘上,大大小小的洞,住著跑得飛快的沙蟹;淺水坑中,躲著揮舞著雙螯威嚇著的頓齒長槳蟹;泥灘地上,大大小小的招潮蟹,奮力揮舞著大螯;害羞的和尚蟹大軍,一感覺到有人靠近,馬上旋轉身體潛入沙中。
海洋教育
節肢動物
無脊椎動物
EP.15 館前 1 號所
您知道館前路1號嗎?聽聽張博士述說館前路1號週遭的演變,並解碼「館前1號所」活動的精采內容,透過這個專屬大人們的夜遊探索,在老招牌下,體驗新鮮事,一起來喚起記憶,共同建立科博館新印象吧!
美學教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EP.14 科博館的海中游俠
聽張博士和洪和田先生的分享,透過聲音徜徉在豐富的海洋採集經驗,在實用的海洋生物知識中,一同展開這場海洋之旅吧。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魚類
百年好合-當代婚姻之旅特展
本特展嘗試透過生物學、歷史、文學、社會學、民族學、視覺人類學、法律和政治學等學科,整合探討婚姻習俗的演變和在當代社會所面臨的挑戰。
人類文化
恐龍迷戴娜
恐龍
古生物
太空狗之月球大冒險
「太空狗之月球大冒險」是集冒險、親情於一體的3D動畫影片。在此推薦各位來賓,來到科博館能一起闔家觀賞這部動畫。本影片不僅能做到娛樂大眾,更能給觀眾帶來許多的思考與啟發,並能開啟小朋友們對於太空知識的興趣與啟蒙。
天文
EP.35 【策展人開箱】-「驚心洞波」特展 feat. 王斌威 aka 好口才天文學家
「黑洞」一個神秘又讓人著迷,也是目前已知密度最大、重力行為最明顯的天體。過去人們用「光」來觀察宇宙,然而黑洞真的太黑了,光都無法脫離,以致於它一直蒙著神祕的面紗!
天文
物理
「臺灣貝類化石誌」專書數位資源
『臺灣貝類化石誌』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球科學系胡忠恆教授撰寫,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於民國八十年至八十四年間所出版
古生物
第一頁
上一頁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844筆資料,第31/43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