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
:::
:::
主題導覽搜尋
本教案透過圖片、標本和模型等物件,讓您認識蟋蟀的形態、發聲構造、習性、演化及其在人類文化中的相關性與應用,期待引發孩子們對周遭生物的好奇心,進而培養觀察的習慣,以及對生物與文化間的關係感到興趣。
昆蟲
自然保育
魚類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是由懸吊式鋼構玻璃帷幕所構成,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目前已成為臺中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在2500平方公尺的展示面積中栽植了500種左右的植物,主要在模擬熱帶低地雨林的環境
自然保育
植物
魚類
植物
大自然中,生物彼此交織成錯綜複雜的食物鏈,有些相生共存,有些相剋制衡,而這種多樣性的存在,維持了生態系統的穩定。然而,農業耕作往往讓環境趨向單一化,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導致蟲害等問題頻繁發生。
食農教育
生命科學
你知道臺灣第一次挖掘到完整的鯨魚化石,是在哪裡嗎?整個挖掘過程有哪些辛苦又驚險的故事?從野外挖掘到清修展示,究竟經歷了多少繁瑣又細緻的步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古生物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其中在臺灣西部有一種數量非常少且特別的珍稀動物:白海豚。然而,現今臺灣沿海與沿岸時常發生破壞與污染事件,導致白海豚的數量已經不到100隻,正面臨族群消失的危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岩石礦物
環境開發
哺乳動物
環境開發
共1011筆資料,第8/51頁
2022/09/2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