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8)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8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55)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492)
地球科學(308)
人類文化(135)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5)
自然科學領域(782)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9)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1)
環境議題(309)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0)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6)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23)
SDG 5 性別平權(2)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1)
SDG 11 永續城鄉(29)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6)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15)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34)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8)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83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環境科學
EP.34 琉戀海龜 feat. 馮加伶 aka 海龜姊姊
「海龜」一個迷人的生物,許多人在盛夏時,到「小琉球」遊玩,都是為了與牠共遊在大海裡,或是一睹他的身影,但您知道全世界有多少種海龜嗎,牠們會留戀什麼樣的居住環境呢?
自然保育
爬行動物
遠古溶洞
環境科學
地球科學
探索貝殼屋-寄居蟹找新家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EP.32 海研船說 feat. 李坤瑄 aka 海洋無脊椎動物高手
新的一季科博揪咪秀開播,這一季的主題是海洋,第一集就要藉由泰坦號事件,邀請李坤瑄副研究員來延伸聊一聊臺灣的深海生物研究~
自然保育
海洋廢棄物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魚類
石虎的美麗家園特展
科博館館近五年內收到死於車禍的石虎標本已經超過20件,數量驚人。有感於石虎正在面臨急迫生存威脅,需要援助,且花博主題亦將石虎議題納入重要元素,科博館推出《石虎的美麗家園》特展,希望以活潑而多元的內容,吸引民眾共同關注。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百籽千尋-種子特展
植物是陸生生態系的最主要生產者,種子則是遺傳多樣性的主要方式; 種子和果實演化至今,以各式各樣的形態來達成傳宗接代與適應環境,種子的傳播展現了生命的神奇。民以食為天,種子糧食的育種與保育與我們息息相關,而有些種子家族則被當作民族使用和藝術品。大自然的寶石與我們的生態圈息息相關,讓我們對永續利用做好準備。
自然保育
永續發展
植物
愛戀南極-池田宏攝影展
展出高齡84歲的「南極先生」池田宏(Hiroshi Ikeda)先生赴南極24次拍攝的作品,包含冰川、冰山自然景觀與南極島上可愛的企鵝。除了讓大眾有機會一睹南極風采,也希望藉由展示喚起大眾共同守護地球環境的意識。
氣候變遷
哺乳動物
拍岸鯨奇鯨豚特展-當鯨豚與人相遇
特展以潮間帶為交界線,從鯨的擱淺做為人鯨相遇的起始點,帶入鯨與人的故事與相互關係。展場空間將分為「人與鯨的最初相遇」、「從陸地到海洋」、「從海洋到陸地」、「鯨人相遇現在式」、「台灣中部河口生態區模型」五個主題區塊,讓觀眾深入了解人鯨互動的故事。
自然保育
鯨豚
眾志成城-生物礁特展
生物礁,是經由生物原地生長作用所建造的地形構造。生物礁的發展需要漫長的時間且過程相當複雜,牽涉許多種類的造礁生物與共域生物的交互作用。本特展除了介紹生物礁的種類,以及生物礁在台灣週邊的分佈以外,並展現生物礁在全球海洋生態以及人類未來生存的重要性。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地質
自然變調—失序的生態系特展
人類文明造成的干擾和破壞,導致氣候與環境的劇烈變遷,也改變了自然運行的既有秩序。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推出「自然變調—失序的生態系」特展,藉由全球各地實際案例,引領觀眾一窺當前變調的生態現象與生物的生存挑戰,思考人類該如何與其他物種永續共存。
環境科學
生命科學
繽紛的生命-生物多樣性特展
在繽紛生命特展中,共展示了26具哺乳動物骨骼、25件哺乳動物毛皮標本、9件化石精品及39件鳥類立姿標本,也首度公開展示超過800件典藏的世界的鳳蝶與兜蟲標本,藉由集合大量物件的展示,直接展現多樣性概念。另也運用近期臺灣學者本土或世界的研究為故事題材,搭配相關展品或標本來做科普推廣。展場還列舉臺灣的公民科學團體的成就與貢獻,以及世界各國題材的影展,看看如你我的常人如何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自然保育
生命科學
時空探秘
本特展融入智慧感應、行動學習和數位藝術等科技,為觀眾創造個人化的參觀體驗。透過沉浸式與劇場式的互動展演設計,找尋遠古生物滅絕原因,及親身經歷生態浩劫的感官震撼,激發觀眾省思環保和實踐永續地球的精神。在未來幻境中,聚集群眾共學、共創與共享的大數據,彩繪綺麗夢想世界,讓每位觀眾都成為特展創作者,一起共創無限可能的未來與綺麗的夢想世界。
環境科學
資訊科技
生命科學
微美幻境特展
延續藝術與科學跨領域的結合,展出科博館30多年來蒐集臺灣各地的代表性館藏,以及來自國內微體古生物學界共同襄助的壓箱寶,是繼國立臺灣博物館與台北市立大學合辦,於107年展出「微美幻境」特展之後,再與科博館合作規劃的新展。
氣候變遷
生命科學
地質
南安小熊安在否特展
一隻曾在花蓮卓溪鄉南安瀑布附近趴趴造,找不到黑熊媽媽的小黑熊,從沒想到因自己的走失,竟會獲得社會大眾對於臺灣黑熊的關注,也啟發民眾對臺灣野生動物保育議題的省思。南安小熊是臺灣第一次野放脫離母熊的幼熊案例,在臺灣黑熊保育史上具有里程碑的重要意義。此次特展由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黃美秀教授指導與臺灣黑熊保育協會共同策劃,展覽分為4個單元:「來自森林」,「人間落難」,「回家之路」、「我在友熊國」等四大單元,分別介紹南安小熊從被遊客發現、被照顧訓練到返回山林的歷程。
自然保育
黑熊
海中精靈-白海豚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其中在臺灣西部有一種數量非常少且特別的珍稀動物:白海豚。然而,現今臺灣沿海與沿岸時常發生破壞與污染事件,導致白海豚的數量已經不到100隻,正面臨族群消失的危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南極洲
由英國廣播集團BBC earth與SK films公司聯手製作的全天域球幕影片,拍攝的畫面珍貴、精彩又細緻,炎炎夏日在太空劇場裡觀賞本片,彷彿身歷其境,置身於冰冷荒漠之中,堪稱是消暑的大好去處。
影片長度:約44分鐘
環境科學
海洋教育
生命科學
EP01:【大王魷魚 x 草莓腦濕】
畫透了唯一真相的是一個外表看似健美(實際上也很健美),筆觸卻細膩於常人的低調畫家,草莓腦濕!這位細節控深受細緻圖片吸引,看他在片中如何用小肌肉與腦和美做出絕美呈現,這部片,獻給所有美與細節的偏執狂。
美學教育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大王魷魚
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
PM (particulate matter),指的是在汙染的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中文稱作「懸浮微粒」。當它的粒徑等於或小於2.5微米(μm),就稱為PM2.5(細懸浮微粒)。由於PM2.5粒徑極小,不到人類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因此它能輕易跟著空氣進入人體,累積在肺部,或進入肺泡微血管之後,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如果PM2.5帶著有害物質,將引起各種不同疾病。
汙染
是誰嗯嗯在地上?
地上怎麼有大便!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竟然在科博館的庭園裡隨地大小便。 其實尋找生物糞便是生物學家調查的基礎,透過排遺可以知道生物很多小祕密,今天要來當個便便偵探,看看是誰嗯嗯在科博館的地上?從糞便、排遺、足跡、食痕、叫聲等等,可以很快找到跟你玩捉迷藏的小生物,記得下次來科博館的時候,別忘了認真找找生物們留給你的提示喔!
自然保育
鳥類
世界上最小的鳥?
蜂鳥是鳥類中的小不點,擁有許多鳥類的金氏世界紀錄!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影片的腳步,一起去探索蜂鳥的奇幻世界吧!
自然保育
鳥類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83筆資料,第5/10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