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樟搜主題
科博館植物園西屯路入口處的牛樟開花了,壯盛的小花與新芽將整棵樹染上一片充滿生命力的新綠。
牛樟是臺灣特有植物,分布在桃園、苗栗、南投、高雄、花蓮、臺東等地海拔約200至1800公尺山區,族群零星群聚,其中以南庄、鹿場大山、大湖一帶分布最密集。歷經生育地的廣泛開發與人為盜伐,天然森林中的族群日漸減少,亟需保護。
春天是牛樟萌發新芽的季節,一片新綠中常常可以看見美麗的紅色嫩葉。當聽到有人在介紹臺灣森林中的紅寶石時,你該知道的是他們所講的並不是這些紅色新葉,而是一種生長在牛樟上的真菌。這種被稱為牛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 (M. Zang & C. H. Su) Sheng H. Wu, Z. H. Yu, Y. C. Dai & C. H. Su (2004) )真菌也是臺灣特有,剛長出來時是鮮紅色,然後再逐漸變成淡紅褐色。
春天容易起風,此時牛樟的開花枝條常整個被吹下來,雖然看了不捨,卻也因此讓人有機會觀察一般開在樹冠頂層的小花構造與帶有毛茸的苞片。這些苞片會包覆在剛長出來的花序外,等到花朵發育到某個程度就會脫落,所以樹下看到的大多是脫落的苞片。
牛樟葉子跟樟樹一樣,在葉背有蟲菌穴,但葉子通常比較大且圓,質地也比較厚,葉緣有波狀起伏,落下前會轉變成美麗的紅色或黃色,看起來十分美麗。
牛樟的學名在這幾年有新處理。它最早是使用Cinnamomum kanehirae Hayata這個學名,後來被認為是冇樟(Cinnamomum micranthum (Hayata) Hayata)的同物異名。但2022年的分子系統學研究將Cinnamomum這個過去中文被稱為樟屬的分類群重新處理,將包含冇樟在內的18個物種分類到Camphora這個屬,冇樟學名改用Camphora micrantha (Hayata) Y.Yang, B.Liu & Zhi Yang,但牛樟學名此時沒有被處理,隔(2023)年才由臺灣的學者處理為Camphora kanahirae (Hayata) K.F.Chung & C.L.Hsieh。Camphora的中文是樟屬,而原本被稱為樟屬的Cinnamomum則改用肉桂屬這個中文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