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影音
幽暗森林下的綠巨人—探索卷柏植物之單一巨大葉綠體
科博館植物園隆起珊瑚礁區步道邊,一個巨大的珊瑚礁石灰岩假山旁有棵樹皮顏色比周圍樹木枝幹白的樹上,最近出現了一些橘色圓球狀的小果實。走近這棵樹,可以發現地放上散落了許多橘色果殼。
這棵有著橘色果實的樹叫作「白樹仔」。
白樹仔被認為是臺灣特有的原生植物,主要分布在臺灣南部、蘭嶼及小琉球等離島的海岸地區,澎湖也有採集紀錄。這種植物是由英國英國外交官與植物學家亨利·弗萊徹·漢斯(Henry Fletcher Hance,1827—1886)在1886年依據英國外交官與博物學家羅伯特·斯文豪(Robert Swinhoe,1836—1877)1865年來自打狗(Takow,現在的高雄)海岸的採集品所命名。屬名Gelonium來自於印度的土名,種小名aequoreum是「沼澤生的」、「海濱的」的意思。除此之外,有些資料採用Suregada aequorea (Hance) Seem.,並認為產地除了臺灣之外還有菲律賓。
白樹仔這個名字由來的說法有2種,比較普遍的說法是來自於這種植物的樹皮常呈現灰白色,但這個特徵有時不是很明顯。另一種說法是來自於這種植物的種子外面有一層白色的假種皮,但這個特徵也不是每棵白樹仔都看得到,因為它是雌雄異株的植物,只有雌株會結果,雄株是不會結果的。
雖然白樹仔在臺灣野外不算常見,但它具有多數分枝的矮小植株與光滑厚硬的葉片,而且有耐風、耐旱、耐鹽、常綠等特性,觀賞價值高,臺灣全島平地許多公園綠地會栽培作景觀植物,甚至當成培育盆景的材料。科博館植物園種植的白樹仔中,隆起珊瑚礁區鄰近白榕的植株是雌株,現在可以觀察到果實。而木棧道旁山枇杷樹下的是雄株,想看白樹仔的雄花,找它就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