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卵葉楠搜主題
人們總是慣看秋月春花,如果說要在這節氣已過寒露的時節看花,很多人愣一下,然後才反應過來。寶島臺灣其實真的是四季鮮花開不敗,就算寒氣漸重,賞花活動卻正要開始活絡。
秋季在臺灣看花,除了杭菊之外,文心蘭也是大宗。但在野地裡,有些花也在這個時候默默地在臺灣山林裡開花了,倒卵葉楠就是其中之一。
倒卵葉楠是臺灣特有種,野生分布只在楓港溪以南及其鄰近的恆春半島低海拔山區,也被稱為恆春楨楠。恆春半島約在每年10月到隔年4月會吹起落山風,來自北方的東北季風來到臺灣被中央山脈阻擋後,翻過山嶺後在背風坡的恆春半島下沉,形成強勁的下坡風,讓恆春半島成為燥且多風的環境,加上貧瘠土壤,生長在這裡的植物除了要能耐熱,還要有耐旱與耐風的本事。
倒卵葉楠就是這樣的植物,小而厚實葉片是它在高溫、強風、乾旱環境存活的利器。種植在本館植物園季風雨林區裡的倒卵葉楠,花朵在大約在原生地每年落山風前初起的10月左右開放,小而密集的花朵集生枝稍,宛如映照在由濃綠葉片構築而成的綠海中繁星,自有一種小巧玲瓏的細微之美。授粉後的花朵在故鄉被落山風吹拂期間靜默地發育圓熟,隔年3、4月間成熟。接著在綿綿春雨中,種子落地發芽,逐漸茁壯成小樹。
又被稱為青龍珠的倒卵葉楠,播種後大約1至2個月後發芽。它的種子與許多熱帶植物一樣,具有含水量高的特性,如果育苗期間遇見乾季就會死亡。所以紀錄本館植物園的倒卵葉楠開花結果紀錄似乎與原生地的氣候變化符合。有趣的是,從其他地方的標本紀錄來看,有許多果實標本在在10到12月間採集,採集地大多在南仁山區,坊間也有玩種子盆栽的同好在這段時間採集種子種植的紀錄。會不會是南仁山區東北季風迎風面能提供充沛水氣,讓生長在這裡的倒卵葉楠不用面對冬季缺水的困境?從這裡引種出去的後代因此遺傳果實冬季成熟的特徵呢?這些疑問就讓有興趣的人後續再去找出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