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萊蕨
搜主題

  • 植物園/特展室 (《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 )
  • 2018/01/17
  • 學名: Leptochilus decurrens Blume
葉片形狀像嘴唇的萊蕨
圖1:本館植物園展出的萊蕨
圖1:本館植物園展出的萊蕨
圖2:萊蕨的繁殖葉
圖2:萊蕨的繁殖葉

本館植物園特展室裡除了《茶顏觀色—跟著Lily & Boobi賞花趣-山茶花特展》中展示的各種美麗山茶花之外,原本《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中的臺灣蕨類植物也依舊以充滿朝氣的姿態快樂生活著,等待與有緣人相遇。

鄰近特展室通往棚架區的各種臺灣蕨類中,萊蕨(圖1)常被人看成是長在一起的兩種不同蕨類。這只能說它的「兩型葉」別實在是太大,沒仔細看真的很容易被誤會。

不少蕨類植物會有「兩型葉」現象。所謂兩型葉,是說同樣一棵植物上的不同葉片,或許因為發育時間不一樣,或許因為功能不一樣,外表也會有所差異。蕨類兩型葉大多因為功能差異造成,例如槐葉蘋(Salvinia natans (L.) All.)的葉片可以分成沉水葉與浮水葉,沉水葉細裂成根狀,浮水葉則是可愛的橢圓形。最常見的蕨類兩型葉則是繁殖葉與營養葉的區別,繁殖葉是指長有孢子囊群的葉片,也稱為孢子葉,營養葉則沒有孢子囊群,萊蕨的兩型葉就屬於這種。

萊蕨的繁殖葉葉柄可以長達30公分,葉片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0到30公分,寬度卻只有0.3到1.2公分,外觀非常狹長,無翅(圖2)。營養葉葉柄短或不明顯,葉片匙形,長15到40公分,寬3.5到11公分,基部向下延長成狹翅。兩者的對比非常明顯。一般來說,蕨類的繁殖葉都會比較長,有可能是因為這樣比較有利於風力傳播種子。而寬闊的營養葉則可以增加接受陽光照射的面積,能增進光合作用的效率。

萊蕨拉丁文學名中的屬名Leptochilus是由希臘文的leptos(薄)與cheilos(唇)合併締造而來,意指該植物的葉片質地薄且外形如嘴唇,中文稱為萊蕨屬或薄唇蕨屬,目前已知種類有4種,臺灣只有1種。種小名decurrens是「向下延伸的」的意思,即形容葉片向下延伸成翅狀。

萊蕨屬植物除了兩型葉與孢子囊群在葉背分布如如散沙狀之外,其他特徵都與線蕨屬(Colysis)相近,所以有學者將萊蕨屬併入線蕨屬中,萊蕨則採用Colysis decurrens (Blume) Manickam & Irudayaraj的學名。

萊蕨分布以東南亞為中心,以印度中北部、中國南部到臺灣連線為北界,往南則到中南半島、印度南部、玻里尼西亞等地。臺灣見於中低海拔原始闊葉林內,喜歡潮濕環境,溪溝邊比較容易看到。

文:廖仁滄/圖:廖仁滄

2023/08/29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