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必可飛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揪咪秀Podcast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Say Hello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線上學習資源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性別平等專區
諮詢信箱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63)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205)
資訊科技(26)
推薦(24)
海洋教育(66)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628)
地球科學(323)
人類文化(143)
物理(42)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9)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31)
自然科學領域(928)
健康與體育領域(19)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87)
科技領域(29)
生活領域(46)
環境議題(429)
性別平等議題(3)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7)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41)
生命議題(15)
法治議題(6)
資訊議題(2)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5)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10)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6)
SDG 4 優質教育(550)
SDG 5 性別平權(4)
SDG 6 淨水及衛生(3)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40)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20)
SDG 13 氣候行動(18)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3)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458)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21)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205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環境科學
微觀世界
「生態觀察隧道」內有觀察箱,觀眾利用手把握桿控制攝影機,觀看活生生的動物身上的細微構造。電腦顯微鏡以電腦、顯微鏡與視聽媒體組成。觀眾可自由調控放大倍率介於35到280甚至500倍由電腦控制的顯微鏡及顯微攝影機;在電腦控制板面上輸入指令後,螢光幕中就顯示出該標本精緻的微體構造及圖文說明。電腦顯微鏡展出的內容涵括動物學、植物學、地球科學、人體科學與醫學中的特定主題。
自然保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植物園食人魚餵食導覽 (114/9/2-5 因工程暫停辦理)
自然保育
魚類
植物園亞馬遜河魚餵食導覽-象魚及牠的夥伴 (114/9/2-5 因工程暫停辦理)
每週二、四、六、日
自然保育
魚類
熱帶雨林溫室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是由懸吊式鋼構玻璃帷幕所構成,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目前已成為臺中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在2500平方公尺的展示面積中栽植了500種左右的植物,主要在模擬熱帶低地雨林的環境
自然保育
植物
魚類
EP.68 生物戰情室 feat. 鐘珮哲 aka 種出又大又甜沒農藥草莓的生防中心主任
大自然中,生物彼此交織成錯綜複雜的食物鏈,有些相生共存,有些相剋制衡,而這種多樣性的存在,維持了生態系統的穩定。然而,農業耕作往往讓環境趨向單一化,打破了原有的生態平衡,導致蟲害等問題頻繁發生。
食農教育
生命科學
EP.66【策展人開箱】- 鯨掘 feat. 楊子睿 aka 還有29年才退休的主任
你知道臺灣第一次挖掘到完整的鯨魚化石,是在哪裡嗎?整個挖掘過程有哪些辛苦又驚險的故事?從野外挖掘到清修展示,究竟經歷了多少繁瑣又細緻的步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古生物
EP.65 承「虻」觀照 feat. 洪自亨 aka 年輕有為創業家
人類的生活每天都產生大量廢棄物,而如何妥善處理這些廢棄物,始終是我們智慧與科技的挑戰。
食農教育
永續發展
昆蟲
海中精靈-白海豚
臺灣四面環海,擁有豐富的海洋生態資源,其中在臺灣西部有一種數量非常少且特別的珍稀動物:白海豚。然而,現今臺灣沿海與沿岸時常發生破壞與污染事件,導致白海豚的數量已經不到100隻,正面臨族群消失的危機。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從餐桌美食談友善環境
讓大自然依循既有的法則運行,利用友善農法,建立生產、生活、生態健全的農業環境,讓消費者、農夫、野生動植物,一起享用大地給予的自然資源。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鳥類
昆蟲
喀斯特現形記
岩石礦物
環境開發
鯨生鯨事
藉由情境式與互動式的多媒體動畫,提醒觀眾關注海洋環境與鯨豚保育問題,知曉鯨豚物種的有趣生態與行為,並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鯨豚
從林旺與馬蘭談大象的日常
哺乳動物
環境開發
注意!石虎出沒
臺灣石虎(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又稱為豹貓、山貓,身上斑點及耳後的塊狀白斑是辨別牠與家貓的重要特徵。除了可能已滅絕的雲豹外,是臺灣僅存的野生貓科動物。
哺乳動物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珊瑚與珊瑚礁
珊瑚礁海域的繽紛美景令人嚮往,打造這個海中熱帶雨林的珊瑚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珊瑚礁又是如何形成的?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年年有魚?
海洋中的魚類資源正快速的減少,身為消費者的我們,除了呼籲政府設置海洋保護區並限制漁撈量外,更應懂得選擇永續海鮮,用荷包來決定海洋漁業資源的未來。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海洋教育
魚類
洋流
洋流是如何形成的?它來自何方,又流向何處?會造成什麼影響?漁場的形成和洋流有什麼關係?人類又該如何運用這股大海的脈動?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消失中的臺灣黑熊
透過本課程一同來喚起大家對臺灣黑熊的認識及其保育的重視。
自然保育
黑熊
潮起潮落-潮間帶
本課程帶您認識潮間帶的環境特性,介紹這裡多樣的生物,並提醒大眾減少對海岸環境的干擾,共同為守護潮間帶奉獻心力。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藻類
節肢動物
無脊椎動物
魚類
別讓健康被「霾」葬
2013年聯合國衛生組織(WHO)轄下的世界癌症研究機構已經公布細懸浮微粒為第一級的致癌物質,究竟PM2.5從何而來?對我們健康的危害為何?就讓本課程為您揭開霧霾面紗,別讓健康被「霾」葬!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電腦的奇幻旅程
電腦已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夥伴,我們卻很少關注廢棄電腦的處理問題。若選擇正確合法的回收管道,不僅能降低對人與環境的衝擊,更可以回收許多有價資源,創造再生利用的契機。
環境科學
資訊科技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205筆資料,第1/11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