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8)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92)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61)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507)
地球科學(310)
人類文化(136)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5)
自然科學領域(801)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9)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3)
環境議題(323)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4)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7)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26)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0)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8)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0)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45)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9)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526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4 優質教育
艷紅鹿子百合特展
艷紅鹿子百合為臺灣原生的百合,花朵大而艷麗,極有觀賞價值,由於原生地狹隘,再經人為濫採,野外族群數量銳減,為企待保育的本土植物。艷紅鹿子百合為科博館館花,植物園經多年研究,其成果將以特展方式呈現,向民眾介紹艷紅鹿子百合的生態、植物特徵、艷紅鹿子百合的小故事、研究及保育成果,藉以推廣植物物種保育之觀念。
植物
密室殺人事件:魔音傳腦
黑暗組織研發出一個秘密武器,當被植入晶片者,只要聽到特殊音樂就會死亡。如何能不用空氣介質,就把音樂傳遞給死者呢?
物理
X戰局:玩磁王與青花磁
科博館X戰場中,「玩磁王」與「青花磁」都聲稱自己是最懂磁又能將磁力玩的出神入化的人,為了爭奪磁力控制者的寶座,「玩磁王」與「青花磁」會拿出什麼絕活來呢﹖
物理
左湧右爆~爆報抱!
最近一連串的地震,居然引發科博館的火山也蠢蠢欲動!到底火山爆發的狀況會如何呢?幸運的現場觀眾,將有機會親眼目賭!本台特派記者進駐現場,將隨時為您插播最新的畫面。
天然災害
地震
水碓的故事
碓要如何操作?主要的用途又是什麼呢?它主要是利用一支傾斜的錘子,在落下時砸入石臼之中,用來去掉稻穀的外殼。東漢桓譚在《桓子新論》一書中寫到:「宓犧之制杵臼,萬民以濟。及後人加巧,因延力借身重以踐碓,而利十倍杵臼。又復設機關,用驢贏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主要描述糧食加工機械,由杵臼、踐碓、畜力碓到水碓的演進過程。也就是說,早期的碓乃是利用槓桿原理來「舂米」,後來發展到了運用畜力時,則是透過輪軸的傳動。
食農教育
古代科技
提花機
在展示區後方的位置有一堆看起來只是大小粗細不同的木條、竹筒跟許多亂七八糟的現組合起來的機器,上面還有兩個假人。別小看這堆不顯眼的組合,在它前方那塊美麗的「織金妝花柿蒂龍襴緞龍袍料」可是用它織出來的,數數圖上的金龍爪,是皇帝御用的圖紋。
古代科技
14經絡銅人
近年對於針灸、穴道醫學的研究日漸增多,民眾可透過此模型尋找身體上的各類型經絡與穴道,進而體驗到不同穴位所帶來相異的身體感受,並對自我醫療保健有更多的認識。科博館中國醫藥廳針灸單元,原即有展示兩座人體模型,一座是仿製的「鍼灸銅人」,一座是「電動針灸人」,如今再增加一座「現代14經絡銅人模型」,希望讓觀眾更方便近身觀察人體身上的經絡穴位。
古代科技
生命的起源
此區引導我們探究生命的起源。22 個展示中包括﹔一個極有臨場感的立體造景,展現了 38 億年前大氣中還沒有游離氧的時候,火山的噴發使地表上開始有水並孕育原始生命的誕生;岩石和化石標本顯示地史上的生命在地層中留下的紀錄;生源論和無生源論的辯證史;生命的現象如何在它的基本單位—細胞內運作。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眾妙之門
在生命科學廳的入口動線上有8項模型展示,有直徑2公尺的透明水母、由地板延伸至天花板的神經細胞、4公尺高的海帶和2.5公尺高的噬菌體等八座放大的自然物模型,呈現自然的精妙。
生命科學
人類的故事
從出土的化石、器物,配合民族學的材料,我們逐漸拼湊出人類體質演化和文化發展的輪廓。 這個單元告訴我們人類從出現、演變到今天的故事。包括介紹靈長類和人類的遠祖、考古工作的內容,有助於研判人類演化的幾種線索,以及陸續從巧人、直立人、尼安德塔人、克羅馬儂人,一直介紹到人類及文明的現貌。
考古
滅絕
這個單元提示我們滅絕現象的存在、介紹達爾文的天擇學說、說明滅絕機制推動著演化的巨輪,以及當今生物滅絕的嚴重情形。
生命科學
生命征服天空
經過兩億多年的演化,從片刻不能離開水域的魚類,經過兩棲類的登陸,爬行類的適應陸生環境,終於有一支被覆著羽毛的溫血動物飛上了青天。 這個單元從演化史的角度來介紹爬行類演化為鳥類時,其身體結構的改變和鳥類的飛行肌、骨骼和羽毛,並說明飛行的基本原理;並藉影片介紹各種鳥類飛翔的曼妙姿態、昆蟲的飛行方式、古代的飛行爬行類及現今唯一能飛的哺乳動物。
動物
古生物
銅縷玉衣
本館展示組於2005年底,藉著一個偶然的機緣,從古玉收藏家蔡先生手中,購得一批漢代玉衣的零散玉片,經過地質學組抽樣檢驗,得知這批玉片的質地為蛇紋岩,即古人所謂的「岫玉」;而穿孔中殘留的金屬線為銅絲,因此確認為銅縷玉衣。本館人類學組的工作團隊,以三個月的時間將玉衣修復完成,展示於「我們的身體—生老病死」展區中。
岩石礦物
考古
宇宙奇航
位於三樓的展示區,利用各種先進的多媒體動畫節目及機械互動舞臺,展現天文學的最新概念,讓天文知識輕鬆有趣地融入生活中。 本展示區共分為八個主題,包括:天問、地象、日月星運、星雲輪迴、外星奇緣、閱光、星道、星空劇場等。循三種層次帶領觀眾探索「地球與月球」、 「太陽、地球與月球」以至於整個太陽系的各個成員和種種關係。再從恆星的一生、赫羅圖、地球上的化學元素等角度來闡述恆星的前世今生,並依星雲的類別揭開宇宙的活動。也詳盡介紹人類探索外星生物跡象或嘗試接觸外星生物訊息的活動。另外,本區以互動展品操作,介紹古典宇宙論和新宇宙論,並以獨特的球型銀幕投影設備演示四季星空和許多星星的故事,帶給觀眾全新的體驗。
天文
物理
EP.03 從樸石到閃耀之路 x 黎龍興
一顆寶石的產出要經過原礦->設計->琢磨->雕刻->分類->販售等過程才會呈現在你我面前,本集是 #NSL 播出史上最高價展品特輯!!只差全臺中的保全沒全請來而已,究竟閃閃惹人愛、翠玉尬白菜的寶石玉石要怎麼挑?寶石界名師黎龍興大大不藏私,鑑賞密技大公開!用科學方法告訴你!
岩石礦物
EP.10 【你給我電電!! 不要給我設線!!】無線充電 x 林宣安
來自長億高中的手作狂魔林宣安老師,這次來直接破解無線充電!無線充電聽起來超級黑科技,但技術早已運用在生活中,除了讓手機充電,還能動手變化出許多生活中的小玩意。
物理
EP.06 城市考古-碎碎瓶安 x 屈慧麗 - 演講
考古就像在拼圖,從不同地方出現的證據來拼湊來瞭解考古的架構,相信我們會找到更多的證據,這集會由屈慧麗主任來解密:我們怎麼知道我們哪裡來的?祖先前人的移動和生活脈絡又是從何得證推論呢?臺灣八仙洞有發現石器?!先民沒有的生活器具怎麼做的?真假?!臺中鬧區就有先民們留下的遺址?!
考古
神仙里長伯--台灣土地公特展
土地公信仰在台灣民間非常普遍,無論祭拜時間的密度、廟宇分布的廣度,土地公在我們生活的周遭構成了一個巨大的信仰景觀。在農村,土地公廟座落田間,陪伴農家辛苦開墾田地;除了每日例行打掃、上香奉茶,逢初一、十五、初二、十六等特定的日子,人們到廟裏或在家裡祭拜;對很多台灣人而言,土地公信仰及其相關的儀式,已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心靈生活
永遠的達爾文Darwin NOW 巡迴展
生命是如何來的?是神創造了萬物?還是演化的偶然? 是哪些演化過程,締造了地球上種種令人讚嘆的生物多樣性?
生命科學
達爾文特展
達爾文從小便迷上甲蟲,年輕時在一次機遇下登上英國海軍的小獵犬號,在環球探險時觀察到各地物種的分布與變異,因此對物種起源問題產生濃厚興趣。雖然他回到英國後因身體不適而幾乎過著隱居的生活,但是卻在這段期間發展出革命性的理論—「天擇論」來解釋自然界物種的多樣性。他的「天擇論」與「性擇論」分別說明了生物如何克服「生存」與「生殖」的挑戰,至今仍是自然科學中重要的理論和許多生物學研究的基礎。然而,受制於當時社會普遍的宗教信仰,他的演化論卻足足埋藏了21年才公諸於世。
生命科學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526筆資料,第3/27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