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
:::
:::
主題導覽搜尋
食農教育
「農業生態」常設展結合科博館人類學、植物學和動物學等領域的研究成果,以及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等機構所提供的珍貴資料。除了保留原來「中國農業」展示區的部分內容和重點展品之外,並且加入世界農業的起源、台灣史前農業、台灣農業事件簿、台灣稻植歷史、特色農耕、農作物的品種改良等主題內容,並運用現代展示科技的多媒體技術,帶領觀眾瞭解農業生態和農業科技。
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
食農教育
《看不見的尺度-奈米特展》是由國立科技工藝博物館的陳玫岑博士和許多奈米專家聯合設計的特展,展至106年4月5日(三)。展覽不只介紹了奈米世界的現象和原理,還延伸到許多例如植物(荷葉)、動物(蝴蝶翅膀的顏色)以及醫學(獵癌)、生活工藝(奈米隔熱、彩色玻璃)等應用方面,並提供了許多可以動手操作的展品。
物理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展示該館新近與上海科技館交換得來之34種鳥類、嚙齒類及兩棲類共52件標本,特於地球環境廳迴廊闢置三座櫥窗,推出「異鄉的標本使者」特展。
生命科學
參觀人次即將突破1億der我大科博館究竟有什麼樣的秘密吸引各地觀眾無限參訪?甚至連藝術家取材後馬上就被圈粉?
快看看我們家創館館長漢寶德嘔心瀝血的創館歷程,如何和袁知芃的藝術創作迸出如此激烈的火花!!!
快看看我們家創館館長漢寶德嘔心瀝血的創館歷程,如何和袁知芃的藝術創作迸出如此激烈的火花!!!
美學教育
本特展是本館為建國百年暨25週年館慶,特別從歷年來蒐藏的動物學、植物學、地質學和人類學等四大領域逾百萬件標本和文物中,挑選出最具代表性和珍貴性的一百件規劃展出。透過視覺影像、相關物件和空間設計等創意呈現,不但彰顯25年來科博館在收藏研究方面的深度與廣度,也將帶領觀眾深入博物館的核心,探索研究與收藏的本質和面貌,發現內蘊其中的「驚奇」與「精奇」!
美學教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標本(Specimens)指的是生物經過防腐處理,可以長期保存,做於研究的樣本。 所以標本可以幫助研究員們進行研究,探討各領域的奧妙喔!
做標本好像很炫,但到底要怎麼做才可以保存的久?就讓采宜的可愛圖解告訴大家!
美學教育
生命科學
我大科博館創館34年,而且參觀人次聽說位居全臺第二,一定攻略了不少人的童年回憶,只是沒想到也攻略了透視大師-許皓程,大家還不去看看透視大師!!!
美學教育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科博館訊歷經數十寒暑,感謝大家相知相挺。 為了順應時代少紙低碳的潮流,與時俱進的「數位」、「閱讀」、「分享」服務升級,我們經過一年的努力,將於 2023 年元月以創新永續的概念,推出博學多文(Museum Digest)平台,讓科博館訊中的科普文章華麗轉身,由紙本轉為數位,讓您一機在手即能洞察科學,閱讀科普,敬請舊雨新知,共襄盛舉!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遇到大雨,挖掘現場淹水怎麼辦?遺址挖掘工作辛苦嗎?大概怎麼進行的?動土之前會不會有些儀式要做?要拜拜嗎?科博館考古修復界第一把交椅自爆考古物件修復的撇步~居然可以從陶片上的細沙推敲出來源?也太神!!!考古物件的修復材料都用什麼?碎掉的陶片看起來都一樣,怎麼拼起來的?
考古
共525筆資料,第2/27頁
2022/09/2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