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表單填寫記錄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科宇宙悠遊學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智慧探索體驗
行動智慧學習
創新科技體驗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8)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92)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61)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507)
地球科學(310)
人類文化(136)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5)
自然科學領域(801)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9)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3)
環境議題(323)
性別平等議題(2)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4)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7)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26)
SDG 5 性別平權(3)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2)
SDG 11 永續城鄉(30)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8)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20)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45)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9)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526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SDG 4 優質教育
祖靈的居所--臺灣排灣族古陶壺特展
對於排灣族人來說,古陶壺不但是祖靈寄居在人間的住所,也與族群的歷史、信仰和文化息息相關,因而形成特殊的古陶壺傳統,不但在部落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於一般民眾更是充滿了神秘的色彩。
原住民
EP.6 科博館歡迎你!
這次邀請到營運典藏與資訊組主任-蔡雪玲主任,來一起聊聊,他們如何成為擔當服務百萬觀眾的重要單位!!
資訊科技
生命科學
EP.8 博物館新使命!
博物館的創立都背負著重要使命,而隨者時間的流轉,博物館的使命是否也需要因應科技的發展及社會的變動而有所改變!?讓我們一起來聽聽本集張博士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新使命!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EP.7 博物館新定義!
你知道全臺灣共有幾家博物館嗎?全世界最早的博物館在哪裡?這集張博士將為你介紹甚麼是博物館?博物館的新定義。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EP.4 來去科博館的三園區走春!
大家過年期間都打算去哪裡玩呢?科博館的三園區會是個不錯的選擇喔!!這次張博士請到負責三園區的賴毓晃主任,來幫我們介紹一下三園區的特色~
防災教育
天然災害
EP.2 科博館的百萬昆蟲蒐藏!
科博館除了平常看到的展覽及活動以外,背後還身負蒐藏的重責大任,並蒐藏了超過160萬件的蒐藏品,而昆蟲收藏竟然佔了其中百分之60!?
昆蟲
EP.1 您聽過用台語介紹科博館嗎!?
這是科博做伙講的第一集,先來認識一下科博館吧~科博館是大家的好鄰居,科博館是大家清晨運動、晚上散步的好地方,在科博館裡面,有豐富的科學展覽、有精彩的科學活動...
生命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EP.25 虎里虎途 feat. 林育秀 aka 徹夜追蹤石虎不嫌累的女孩兒
里山動物中的明星物種非「石虎」莫屬了!牠們真的會如鄉村裡的傳說般,像聖誕老公公一樣把雞揹著偷走嗎?研究人員為了追蹤瞭解牠們生存所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哪些辛苦一面,又或是發生了些什麼有趣的故事呢?
環境開發
自然保育
食農教育
哺乳動物
EP.20 揪團模組科勢力 feat. 江宏仁教授 aka 科學maker社團藏鏡人
你是否想找個地方,裡面有一群樂衷於科學、能跟你討論、解答你科學上的疑難雜症的同好。這個從模組化觀察工具分享開始的科學社團,就是希望可以創造這樣交流的氛圍,讓大家了解科學的距離一點都不遙遠。
探究實做
物理
EP.18 自主學習好給歷 feat. 洪雯柔 aka 聲音如天使般溫柔的大學教授
聽到108課綱,很多人可能想到的是如何做好學習歷程檔案。但新課綱真正的目地,是為了培養孩子們更多元的發展,老師們的教學要如何因應這樣的改變做調整呢?
探究實做
EP.17【策展人開箱】-「那一刻 琥珀的記憶」特展 feat. 楊子睿&余秀蕙 aka 號稱科博館最年輕策展團隊
一般大眾最初認識琥珀,可能是在電影侏羅紀公園第一集開頭,那顆包埋蚊子的琥珀開始,又或者是在飾品上看到它的蹤影。而博物館蒐藏的琥珀,在研究上提供了什麼資訊,所包埋的物種又有哪些呢?
爬行動物
古生物
EP.16【策展人開箱】- 看不見的微菌 feat. 黃俞菱 aka 愛逛酒莊的真菌學家
日常生活中,大家最熟知的真菌,應該是一些香菇、洋菇等食用的菇類。除了這些大型真菌外,還有像浴廁潮溼角落中,惹人厭的黴菌等微真菌。
真菌
EP.15 自然覺醒森之旅 feat. 方春憲 aka 住在山裡的環境教師
突然來的一場雨,莫名的喚起了過去某個時刻的記憶;抬頭看到湛藍的天空與白雲,讓您重回某個渡假時光。深刻感動所根植的回憶,能將剎那化做永恆,也是學習的良方。
自然保育
生命科學
EP.14 科博保幼讚 feat. 甜甜圈&小蘭子&鑽石 aka 最懂小小孩的資深美少女三人組
您是否覺得孩子擁有無窮的精力與想像力,總是弄的您暴怒又無力﹖來聽聽科博館幼兒科學園3位同仁有趣又專業的分享,也許可以協助您找到陪伴他們學習成長,讓他們在遊戲中建構知識的方式!
美學教育
探究實做
EP.13 課綱攻略在忠明 feat. 陳建銘主任 aka 忠明高中狠角色教務主任
今年是108課綱實施後,第一屆的高中生以學習歷程申請大學入學。對於才推行不久的108課網,您是否很感到緊張與迷惘﹖而108課綱的精神又是什麼﹖高中端在課程的安排上,又如何因應與調整呢?
探究實做
EP.12 農情覓意好食在 feat. 呂木蘭 aka 在菜園裡尋找生命力的母親
想吃到尚青的食材嗎?邀請您來開闢一塊田,並以食農教育來耕耘。它包含了各種知識的整合與實作!看到這,您以為知識的整合與實作很無聊嗎?No~No~它的過程可是非常有趣又好玩的!
食農教育
EP.10 傳播科勢力 feat. 黃俊霖科長&科博館小編 aka 科普傳播中心帥哥美女
四年前科博館成立「科普傳播中心」,大家所熟悉的本館FB粉專在此中心孕育出新的風貌,我們錄製講座、科學演示、podcast及宣傳短片等,再由小編利用各種的梗,在FB平臺上宣揚科學多元的趣味及內涵。
數位學習
探究實做
EP.9 志然生態工法 feat. 香林姐接 aka 科博館志工隊副隊長
科博館的日常,除了員工的參與,背後還有一大群志工積極的投入。他們熱血服務社會之餘,更豐富了自己的人生。 來聽聽科博館志工隊副隊長香林姐的分享...
探究實做
EP.8 服務加惠時段 feat. 小段姐&佳惠姐 aka 公服一堆姐
各行各業中,都會有第一線面對觀眾的工作人員,雖然行業的領域不同,但工作的本質是相似的,他們可能每天都要面對各種五花八門的狀況與觀眾各式各樣的需求,來聽看看科博館的第一線人員小段及佳惠,如何面對觀眾及在現場執勤中遇過哪些有趣又精彩的故事吧!
探究實做
EP.7 太平震後群 feat. 黃豊昌老師&鍾令和博士 aka 追地龍20年的男人們
時光匆匆,臺灣近代最嚴重的921大地震,已然過去20幾載;孩子的成長過程,有父母的拍攝及紀錄,但地震過後的城巿與地景的變化,及人心逐漸平靜的過程,有誰持續不斷的紀錄下來嗎?
防災教育
天然災害
地震
第一頁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526筆資料,第4/27頁
2022/09/21 更新
×
×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