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透抽食魚魷意思
搜主題

113年科學繪圖展 - 成人組第三名
科學圖說

從漁場購買透抽帶回家自行處理時,偶爾會發現透抽體內有完整的小魚。然而在參觀科博館並聽取大王魷魚的解說後,才了解到魷魚是用齒舌將食物磨碎後再送往胃部消化。因此,過去在透抽體內看到的完整小魚,並非透抽吞食的結果。那麼這條魚是如何進入透抽體內的呢?為了追尋這個謎題的答案,於是創作了這幅名為「透抽食魚魷意思」的科學繪圖。 在上述探求答案的過程中,在繪畫的當下,可以深刻體會到我們食用的透抽與科博館展示的大王魷魚,雖然外觀差異巨大,但進食方式卻是如出一轍。牠們身上的每個構造似乎環環相扣,使進食過程更具效率。這種特殊的進食方式讓人不禁感嘆,生物的演化真是奧妙!

繪圖說明

以代針筆作為主要繪畫的工具,顏色則是由色鉛筆來提供。把要呈現的主題,分為六個步驟,讓人可以更清楚地了解魷魚是怎樣進食的。再搭配身體構造的放大圖示,讓人可以知道這些身體構造的小細節,是如何幫助進食。而這些身體構造的小細節,也是讓生物學家可以從中來對魷魚分類。

資料來源

1.影像來源:來自標本與參考資料 ( 請參照資料來源1、2與3 )。 標本來源: 1. 在超市購買澎湖透抽,至自然學友之家,使用解剖顯微鏡拍攝各部位的照片。 2. 3D立體影像:https://reurl.cc/WNd1px
2.參考網站: 1. 海洋委員會海洋保育署:https://reurl.cc/nNap6X 2. 日本官方水產廳:https://reurl.cc/YEgkZn
3.參考書籍: 臺灣產頭足類動物圖鑑;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出版;作者:盧重成、鍾文松著 參考論文: 臺灣東北部陸棚海域劍尖槍鎖管生活史之研究。https://reurl.cc/adr15Q

評語

評審一:比較傳統打點的繪圖方格,生動呈現魷魚的捕食行為,建議每一個別圖像外框的粗細應和分隔線有所區別,才不會看起來一整片的感覺,同樣的,
評審二:主題明確,細節豐富精美,版面規劃有條理,色彩簡約但重要,閱讀性極佳。切入視角有趣。
評審三:黑白構圖加上偶有的色彩,讓畫面非常乾淨整潔。圖中數字代表的構造與說明文字的距離過於遙遠,另也建議加上一張整隻的外型圖。
研究員:P1圖一、實際眼睛較大。圖二、應為近海魷魚,眼外應有一圈膜。齒環及觸腕穗不夠精確。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4/12/3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