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筆筒樹
搜主題

  • 植物園(蕨類天堂在臺灣常設展)、戶外庭園(恐龍園)
  • 2025/02/01
  • 學名:Cyathea lepifera (J. Sm. ex Hook.) Copel.
  • 科別:桫欏科
  • 作者:廖仁滄
蛇年談蛇木-筆筒樹

2025,歲次乙巳,生肖蛇。

如果要問什麼植物能夠代表蛇年,「蛇木」一定是很多人心中首先浮現的映象。只是,到底什麼是「蛇木」呢?

不知道從哪時候開始,「蛇木」跟「筆筒樹」被很多臺灣人畫上等號,而市面上販售的「蛇木屑」也都被當成是筆筒樹的氣根。但真的是這樣嗎?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曾在北部低海拔區設置一個「樹蕨桫欏」小區,栽種了多種臺灣原生的大型蕨類植物。這些植物死亡後,其莖幹上留下的葉痕看起來像蛇皮,因而得名「蛇木」。事實上,「樹蕨桫欏」小區所栽種的大型蕨類不是只有筆筒樹,還包含臺灣桫欏等其他種類。

很多人都知道「筆筒樹」這個名字來自於這種植物的莖上有美麗的花紋,可以用來作為筆筒,但不知道有多少人真的看過筆筒樹作成的筆筒?

臺灣花市是個很神奇的地方,你永遠不會知道走進一個沒去過的花市會看到什麼東西。「蛇木屑」是臺灣花市中常見販售的園藝資材,大多應用在栽培蘭花等需要透氣良好介質的植物,相關資材還有蛇木柱、蛇木盆、蛇木板等,來源是大型樹蕨類植物,不限筆筒樹。臺灣本地的蛇木資源早已不足,目前花市中的蛇木產品大多來自東南亞地區,尤其是印尼,進口到臺灣後再由本地加工。

科博館出版由李瑞宗著作的《植物地圖:台灣低海拔植物生態-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公園觀察指南》書中提到「筆筒樹」其實是木質蕨類的總稱,且對於加工過程有詳細紀錄,以下引用原書記述:「…。也就是說筆筒樹有許多種,而常見的至少有二種,一種是大號的筆筒樹(Cyathea lepifera)俗稱粗本筆筒樹(筆筒樹),一種是小號的筆筒樹(Cyathea spinulosa)俗稱細葉筆筒樹(臺灣桫欏)。前者別稱山大人,後者別稱正山棕,二者都可製作筆筒、籤筒、花器、蘭盆、屋柱、橋樑。民間對這二種蕨類的知識遠超乎植物學者公認的外型鑑識。

筆筒樹的學名Cyathea lepifera (J. Sm. ex Hook.) Copel.中,屬名Cyathea是由希臘文kyathos(小杯)締造而來,意指孢子囊群具有小杯狀的苞膜,種小名lepifera是「具鱗片的」的意思。如果想在自然界中辨識筆筒樹,可以觀察其莖部與嫩芽表面的金黃色鱗片,這是筆筒樹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之一,也是區別於其他樹蕨類植物的重要依據。在科博館恐龍園中栽種的筆筒樹,就能輕易觀察到這些金黃色鱗片。如果有機會造訪,不妨利用這個特徵來尋找筆筒樹,感受其獨特之美。

 

本文使用AI協作完成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5/02/0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