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Say Hello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線上博物館
線上導覽
科教影音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性別平等專區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57)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83)
資訊科技(25)
海洋教育(55)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4)
生命科學(481)
地球科學(307)
人類文化(134)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6)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4)
自然科學領域(770)
健康與體育領域(17)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8)
科技領域(27)
生活領域(31)
環境議題(300)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80)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3)
安全議題(3)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8)
國際議題(6)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3)
SDG 4 優質教育(519)
SDG 5 性別平權(2)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1)
SDG 11 永續城鄉(29)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6)
SDG 13 氣候行動(17)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15)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23)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7)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134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人類文化
水運儀象臺
水運儀象臺是世界第一座運用機械原理運行的水力天文鐘,科博館根據中國北宋時期蘇頌所寫的《新儀象法要》一書,研究復原出1:1全尺寸、完全運轉功能的木造模型。展示包含渾儀、渾象及報時木閣等機構儀器,具有天文觀測、模擬星象和播報時間的功能,可以視為現代天文台的鼻祖。請觀眾隨著影片介紹一起進入時光隧道,深入瞭解這項前人科技應用的發展歷程。
天文
古代科技
水運儀象台
臺灣台語導覽/教學活動
本館辦理臺灣台語定時定點常設展場導覽或教學活動說明服務,觀眾入館後,現場免費參加。
食農教育
海洋教育
生命科學
人類文化
物理
單元01:「玉言故事-臺灣玉傳奇」 〈一〉玉石典型
本單元介紹華人用玉的傳統與文化,讓我們一同來識玉!
環境科學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單元02:「玉言故事-臺灣玉傳奇」 〈二〉世界玉石探索
本單元介紹何謂真玉?何謂似玉?以及世界上重要的玉石產地;且讓我們一起來認識各地發展出來的著名玉石文化!
地質
人類文化
單元04:「玉言故事-臺灣玉傳奇」 〈四〉史前臺灣玉
本單元將介紹臺灣各地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玉器類型及學者們如何推敲史前人們怎麼治玉。
地質
考古
單元05:「玉言故事-臺灣玉傳奇」 〈五〉治玉工藝技術
本單元將介紹「玉不琢,不成器」,臺灣史前和現代的治玉技術及近代臺灣玉的開採概況。讓我們一同來識玉!
地質
人類文化
玉言故事-臺灣玉傳奇
以玉石為出發點,分類介紹玉石的科學定義,進而區分玉石和其他美石,以及臺灣玉的野外產狀、物化特性和開採歷史,並透過考古出土的臺灣玉成品,認識臺灣玉在新石器時代所扮演的角色及文化脈絡,更進一步推論其在環南海貿易圈中的流通與交換行為。
地球科學
人類文化
你我都是原住民科學家:2023全民科學原教
8月1日是國定原住民族日。科博館於今年8月,推出「你我都是原住民科學家:2023全民科學原教」系列活動,促進全民認識原住民族科學,並向原住民族致敬。其中包含兩個微型展,於8月1日開展:「mita kwara Genzyuminzok : 在科博館看見原住民族」、以及「ke’ na 'Tayal 說族語:以原住民族語命名的動植礦物」。
昆蟲
岩石礦物
原住民
地標展品定時導覽(例假日辦理)
地標展品有:淮河古菱齒象、水運儀象臺與話說恐龍。
恐龍
古菱齒象
水運儀象台
藝述太陽系
美學教育
天文
神話
原民知識:第一知識–澳洲原住民知識圖書
澳洲原住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現存族群之一,根據考古證據,他們在約65,000年前從非洲抵達澳洲。在歐洲殖民者到達之前,澳洲原住民在澳洲大陸上擁有超過250個不同的族群,各自擁有獨特的語言、文化和信仰。
原住民
臺灣南島語族
近年來官方認定的原住民族群數目由原有的9族,增加為邵族、噶瑪蘭、太魯閣、撒奇萊雅、賽德克、雅美、布農、泰雅、賽夏、鄒族、阿美、卑南、魯凱、排灣、拉阿魯哇,以及卡那卡那富等16族。因此,本展示嘗試在歷史與舊傳統的基礎上,整合臺灣南島語族的新生命,以呈現臺灣文化的多樣性,與凸顯臺灣文化的獨特性。
海洋教育
原住民
彩色世界
彩色世界什麼是光?什麼是色?它們有什麼性質?呈現什麼景致?傳達哪些訊息?引起生物什麼反應?自然界的生物如何利用這些光與色求生存? 人類又如何利用它們,締造了藝術的成就,豐富了精神生活?「彩色世界」幫我們解答了這些問題。
生命科學
人類文化
物理
繪本說故事:勇士那魯與雲豹的故事
這是關於勇士那魯和瀕危雲豹的故事,更是一則生命關懷的創作。 觀眾入館後,現場免費參加。
動物
原住民
澎湖原人下顎骨
哺乳動物
古生物
考古
想入啡啡-細說咖啡特展
食農教育
植物
人類文化
張牙舞爪-哺乳動物牙齒與爪足特展
藉由一位布農族巡山員爺爺帶領孫女小莉到大自然中觀察認識不同哺乳動物,並透過食痕、足跡等介紹不同的牙齒型態與四肢的關係來闡明動物的食性及覓食方式,進而讓民眾親近大自然並呼籲大家重視生態環境對於動物生存的重要性。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原住民
同火的日子:人與火的故事
人類是地球上唯一具有用火、生火能力的生物,希望透過這個展示,揭示人類開始用火的秘密,以及認識用火的力量對文化的影響。儘管我們不會有機會問到第一個用火的古人類,為何選擇開始用火,但是透過考古學與民族學的遺物,我們有機會窺得人類在演化道路上的心路歷程,並且介紹臺灣史前用火歷史的獨特發展進程。
植物
昆蟲
地質
考古
神話
古代科技
木乃伊
埃及木乃伊,進駐科博館。研究古埃及文化中最神秘的死後世界,非棺柩及木乃伊莫屬。經過長達十年馬拉松式的信件、傳真及電子郵件之往來,科博館向法國華裔古埃及學專家購得一尊男性木乃伊及人形棺柩,作為收藏研究及永久展示之用。
考古
木乃伊
人型棺柩
埃及木乃伊,進駐科博館。研究古埃及文化中最神秘的死後世界,非棺柩及木乃伊莫屬。經過長達十年馬拉松式的信件、傳真及電子郵件之往來,科博館向法國華裔古埃及學專家購得一尊男性木乃伊及人形棺柩,作為收藏研究及永久展示之用。
考古
木乃伊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134筆資料,第1/7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