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好兄弟—淺談七爺與八爺的造型
搜主題

  • 人類文化廳/2F/「漢人的心靈生活」展示區
  • 2012/09/12
  • 作者:陳志偉

「歡鑼喜鼓咚得隆咚鏘,鈸鐃穿雲霄,盤柱青龍探頭望,石獅笑張嘴。」這一段歌詞是不是十分耳熟?這首「廟會」的歌詞中寫到「范謝將軍站兩旁,叱吒想當年。」范、謝將軍指的就是范無救與謝必安,兩位義結金蘭情同手足的兄弟。民間相傳兩人相約行至南臺橋下,忽然烏雲四合,驟雨將至,謝爺請范爺稍待,自己趕回家中取傘,豈知謝爺久久未歸,而雷雨傾盆,河水暴漲,范爺不願失約趨避,竟然因為身材矮小而被水淹沒。謝爺取傘至橋,范爺已失蹤跡。謝爺不忍獨生,便縊死橋柱。二人魂魄抵達陰曹地府,閻王嘉許義氣深重,令在城隍駕前為吏,專捕惡鬼邪魔。

謝必安,又稱為謝將軍、大爺、七爺、高爺、捉爺。在神像造型上通常以高身、白臉,穿著白色服飾,頭戴白長帽上書「一見大吉」為主要辨識特徵。范無救,又稱為范將軍、二爺、八爺、矮爺、拿爺。在神像造型上通常以矮身、黑臉,穿著黑色服飾,頭戴黑短帽上書「賞善罰惡」為主要辨識特徵。除了神像之外,范謝將軍也會現身在神明聖誕出巡繞境的陣頭隊伍裡,常見於神將團與八家將兩種陣頭之中。

神將團也就是俗稱「大仙尪」,製作上主要是透過藤架或竹架編出神將軀體,再套上雕刻的大型神像頭,外罩衣袍,雙手持武器或是法寶,由人鑽入藤(竹)架中,透過七星步等步伐來操作神將。造型上七爺形體較大,動作表現較為沈穩,出巡時較少出現旋轉、跳躍動作,塑造出七爺較為內斂性格。而八爺形體同常人大小,動作表現上會有旋轉、跳躍、盤腿、衝跑等較為劇烈的表現,營造出八爺嫉惡如仇的個性。通常八爺走在前七爺在後,除了在視覺上不產生遮擋之外,腳程稍快的八爺,也會在過程中融入戲劇元素,來回奔跑與招呼七爺,將整個神將團的氣氛帶動起來。神將團中七爺與八爺在日巡與暗訪時的裝扮也不盡相同,在神明聖誕出巡時,七爺、八爺手拿手絹、羽扇,腳穿包鞋,有逍遙遊同歡慶之意。而陪同城隍暗訪則改持刑具,負責捉拿鬼魅妖邪。

八家將團中的七爺八爺,則是由人來扮演神明,經過開臉儀式與相關請神科儀後,扮演神明的人就脫離了人而成為神。臉譜的彩繪可以視為由人轉換為神的關鍵,在儀式活動結束後的退神,其中有一個關鍵動作便是把彩繪臉譜部分抹去,象徵神尊的離去返回到人的狀況。在七爺八爺在臉譜彩繪與造型上,七爺採用白鶴臉譜,手執羽扇及枷鎖或火籤,八爺採黑猴臉譜,手執羽扇及方牌或鎖鍊。儀式活動進行時,通常都用羽扇遮住口鼻,主要用來遮穢。搭配家將團中春夏秋冬等大神角色,在家將團抵達廟宇或與其他陣頭交會時,便會展開陣勢進行相關科儀活動。

從傳說故事轉變成為信仰的一環,或許有人會認為這是一種迷信,但是會有這樣的想法往往忽略了,在維持整體社會的存在同時,個人往往被視為是全體的一員,對整個外在環境,都採用協調、和諧的態度,而理想的人際關係,是一個基於血緣關係,遵守「倫理」規範的關係。而七爺與八爺的故事,正是傳統儒家所重視的倫理道德。儒家的倫理道德,化身為忠、孝、節、義等典型社會規範,配合民間宗教善惡報應觀念,成為兩股維繫社會存在的綱常。這些規範和果報觀念,具體表現在民間的傳統信仰習俗、節慶活動之上。

下回廟宇慶典時,若又看見七爺八爺,除了提醒自己諸惡莫作之外,其實也應該想想兩人之間的信與義,相較今日社會的詭譎詐騙,宗教信仰上的無形力量,是否也給了我們一些啟發?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2/11/26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