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選單
:::
:::

彩衣舞者—世界的鳳蝶
搜主題

鳳蝶科是一群外型相當美麗、形態多樣的蝴蝶,從翅展長度2-3公分的小型燕鳳蝶(Lamproptera)到翅展20公分的大型鳥翼蝶(Ornithoptera),足以可見牠們體型大小的懸殊差異。全世界有32屬約550種鳳蝶,而光是鳳蝶屬(Papilio)的物種就占了全數一半以上。牠們大多分布在熱帶地區,但也有適應在溫帶及高冷地形的類群,如:絹蝶屬的鳳蝶(Parnassius)。根據最近親緣基因體的研究結果,鳳蝶科家族早在白堊紀晚期(距今約7140萬年前)開始分化,但一直到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之後(距今6600萬年前,簡稱K-Pg界線、舊稱K-T界線),約在 5200萬年前的始新世,各現生支系才開始大量快速演化。現生熱帶家族支系的代表-燕鳳蝶族Leptocircini(3500萬年前)、鳳蝶族Papilionini(3100萬年前)、裳鳳蝶族Troidini(3800萬年前),及溫帶家族支系的代表-絹蝶族Parnassiini(2500萬年前),分別在始新世晚期至漸新世期間開始分化、多樣起來。而鳳蝶的起源推估在北半球的東古北區,之後透過不同陸橋漸進向南散佈至澳洲區及南美州區。當時的早始新世氣候最佳期(或稱大暖期)(early Eocene Climatic Optimum)靠近極圈的白令海峽地區氣候暖和,形成混交中生林(mixed mesophytic forest)及北熱帶生物相(boreotropical biota),許多類群在此進行散佈、交流。之後又經歷不同時期的冷暖期,如:始新世晚期的降溫事件、漸新世晚期的暖化事件、中新世中期氣候最佳期、上新世-更新世的循環冰期,使得適應寒冷支系與熱帶支系的鳳蝶各自分化、散佈、與滅絕。

本期線上蒐藏庫展出代表各大動物地理區30種世界蝴蝶,其中又以東洋界(又稱印度馬來亞區Indomalayan realm)-澳新界(Australasian realm)的類群居多。介紹蝴蝶之最的鳥翼蝶家族(Ornithoptera, Troides, Trogonoptera)在漸新世晚期(約2800萬年前)開始演化的故事,經歷中新世晚期-上新世期間(距今1162-255萬年期間)快速輻射適應、種化、拓殖到華萊士區的島嶼上,以及晚近散佈到華萊士線以西的東洋界的分布歷史。另說明中新世暖化事件及現今全球氣候的變遷如何對於這些易滅絕的鳥翼蝶產生影響。另一個故事則發生在台灣特有種寬尾鳳蝶上,其祖先是由美洲特有的美洲鳳蝶亞屬Pterourus分化而來,在1800萬年前經白令(海峽)陸橋進入到亞洲。其地質年代約在漸新世晚期至中世紀初期(距今2810-1597萬年前),當時期氣候溫暖,針葉樹與闊葉樹的混合林可以達高緯度地區,而使得這些絕對依賴植物的生物,能經由白令海峽在兩大陸塊之間散佈。而適應寒冷環境的絹蝶屬Parnassius,則在中新世早期開始分化,經歷中新世中期輻射適應,更新世劇烈的天氣變化,演化至今也多達近50種。

相關標籤:
延伸閱讀
2024/03/12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