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題導覽搜尋


《典藏金檔:科博館檔案特展》展出內容包括科博館及「九二一地震教育園區」、「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三大外派園區的建館及發展時期重要的影像及公文紀錄,民眾可以在展場中看到太空劇場開幕時參觀民眾大排長龍以及植物園開幕時的熱鬧景象。


晨曦初露,從臺灣東南邊往日出的方向望去,一個朱紅色小島浮現在波濤之上。這個島,人們把它稱為「紅頭嶼」。島上有一群人,他們自稱「達悟」(Tao),傳說自己是大森山巨石與西南方海岸竹林的後裔,在這個島上過著簡約而知足的生活。
自然保育
植物
原住民

自然保育
植物

自然保育
植物

植物園熱帶雨林溫室是由懸吊式鋼構玻璃帷幕所構成,地上高度31公尺,地下高度4.5公尺,直徑56公尺,目前已成為臺中市最具特色的地標建築。在2500平方公尺的展示面積中栽植了500種左右的植物,主要在模擬熱帶低地雨林的環境
自然保育
植物
魚類

自然保育
植物

自然保育
魚類


說起美國西部,人們的印象不外是黃沙、牛仔、仙人掌。因此當來自美國西部亞利桑那州的矽化木,遠渡重洋來到植物園定居時,我們為了撫慰這些見證時空流轉的植物化石的思鄉之情,就以美國當地原產的多肉植物作為庭園配置的主要材料,完成了這個多肉植物區。
自然保育
植物

「竹風蘭雨」,在水氣豐沛的東北季風影響下,苗栗火炎山以北的臺灣低海拔地區,冬季常是雲霧繚繞的溫柔纏綿,與火炎山以南的乾爽豪邁有著極大的不同,反映在植物相上便是四季蒼翠欲滴的盎然綠意。
自然保育
植物

在臺灣如果要尋找落葉,中部低海拔山區是一個絕佳的地點。這裡夏季雨量充足,而且不像南部那麼酷熱,樹木生長旺盛。而10月到隔年1月有長達數個月的乾旱,許多植物以落葉方式度過乾季,因此蘊育出乾地落葉林的特殊景致。但是由於過度的開發,現在僅剩下臺中大坑及中興嶺等處有比較完整且具代表性的森林。
自然保育
植物

臺灣地處亞熱帶,氣候溫熱潮溼,中央多高山而四周多平野,雖不見大澤巨川,卻也沼池棋布,溪河交錯。早期的臺灣低地平原,其實是水塘、芳澤處處。隨著社會的轉型,低地的水塘與芳澤漸成阡陌良田,另一種「原住民」--水生植物,卻一株株、一片片地消失。臺灣原生水生植物的悲歌,一直都被工商業的隆隆發展聲淹沒,求生的吶喊卻從來沒有感動多少的聆聽,許多物種,在還沒被發現之前,其實就已經滅絕了。
自然保育
植物

本館植物公園為保存及研究,收集有近300多種台灣原生蕨類植物,為讓民眾認識及瞭解蕨類植物之特徵、習性、生態及生活利用,特別與遠流出版公司共同規劃推出「台灣蕨類植物特展」。其中展出200多種之台灣原生蕨類植物,並由遠流出版公司提供該公司出版,由台灣大學郭城孟教授編著之「蕨類入門」一書中之精美圖版及蕨類植物繪圖,讓一般民眾在特展室,就能一窺台灣蕨類植物之全貌,瞭解台灣多樣、豐富的蕨類植物。
共774筆資料,第34/39頁
2022/09/2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