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文化
:::
:::
主題導覽搜尋


在中華民國建國精采百年,同時是劉其偉百歲冥誕的時刻,本展精選百幅由劉其偉家屬提供的黑白影像,配合「大洋洲廳」展出的物質文化標本,完整共構新幾內亞部落社會的意象。在地球生態環境和地方文化急速變遷的世代,本展示期待提供觀眾體驗,人類社會「曾經」擁有過的多樣化生活形態和異質居處方式,同時省思並展望太平洋島嶼世紀的未來。
人類文化

「航海」挑動著人們冒險的心,1998~2001年,劉寧生先生駕雙桅帆船環航世界,航經南太平洋島嶼的故事讓人神往。這位航海探險家,與父親劉其偉先生一樣,有著人類學家的人情與關懷。他們深入新幾內亞,紀錄當地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同時憂心著文化的快速崩解。
人類文化

「航海」挑動著人們冒險的心,1998~2001年,劉寧生先生駕雙桅帆船環航世界,航經南太平洋島嶼的故事讓人神往。這位航海探險家,與父親劉其偉先生一樣,有著人類學家的人情與關懷。他們深入新幾內亞,紀錄當地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同時憂心著文化的快速崩解。
人類文化

「航海」挑動著人們冒險的心,1998~2001年,劉寧生先生駕雙桅帆船環航世界,航經南太平洋島嶼的故事讓人神往。這位航海探險家,與父親劉其偉先生一樣,有著人類學家的人情與關懷。他們深入新幾內亞,紀錄當地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同時憂心著文化的快速崩解。
人類文化

「航海」挑動著人們冒險的心,1998~2001年,劉寧生先生駕雙桅帆船環航世界,航經南太平洋島嶼的故事讓人神往。這位航海探險家,與父親劉其偉先生一樣,有著人類學家的人情與關懷。他們深入新幾內亞,紀錄當地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同時憂心著文化的快速崩解。
人類文化

「航海」挑動著人們冒險的心,1998~2001年,劉寧生先生駕雙桅帆船環航世界,航經南太平洋島嶼的故事讓人神往。這位航海探險家,與父親劉其偉先生一樣,有著人類學家的人情與關懷。他們深入新幾內亞,紀錄當地獨特的人文生態和環境背景,同時憂心著文化的快速崩解。
人類文化

苗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眾多、分布地域最廣的一支民族之一,主要活動於貴州、雲南、湖南、四川、廣西和海南。千百年來,苗族人民對自己的服飾的起源、款式、頭飾、配件、圖紋均賦予深刻的意涵,在服飾中可見文化傳統及歷史痕跡,是研究民族學、歷史學、人類學的重要材料。截至目前為止,服飾仍然是苗族用來區分我群與他群在社會上與文化上界線的方法之一。其豐富繽紛形象和多樣巧思的特色,亦成為世界各地蒐藏家或博物館等機構爭相保存的人類物質文化資產。
美學教育
人類文化

「超‧實境-虛擬時空奇幻歷險展」是本館精心策劃,有別於傳統靜態展示的數位科技體驗展,本展覽運用「光雕投影」「虛擬實境」、「擴增實境」、「體感互動」、「沉浸體驗」等數位互動科技,創造出真實與虛擬融合的科幻世界,重現億萬年前的地球生態,展現生命演化過程的生物多樣性,打造結合趣味探索、數位創作及虛實合一沉浸體驗的奇幻樂園。
植物
動物
人類文化

哺乳動物
人類文化

古代科技

人類文化

人類文化

人類文化

上古先民在約4000年前掌握了開採銅礦、冶煉銅錫鉛合金累積了材料科學上的智慧,創造了許多禮器、兵器,與日用器皿將文明從石器時代帶入青銅時代。這些器物或自地下出土,或傳世至今,其成品的精緻及技術的先進,即使是今日的我們仍然讚嘆不已。
古代科技

這個石刻的原件目前存放在蘇州碑刻博物館裡,本館展示的是蘇州碑刻博物館碑刻工作室主任時忠德先生在1991年製作的複製品。雖然是複製品,卻是蘇州天文圖完成後,第一次的複製,天文圖裡的1434顆恆星,還有所屬的星宿是鉅細靡遺,絲毫不差。
天文
古代科技

晨曦初露,從臺灣東南邊往日出的方向望去,一個朱紅色小島浮現在波濤之上。這個島,人們把它稱為「紅頭嶼」。島上有一群人,他們自稱「達悟」(Tao),傳說自己是大森山巨石與西南方海岸竹林的後裔,在這個島上過著簡約而知足的生活。
自然保育
植物
原住民

美學教育
原住民

當蒙娜麗莎、戴珍珠耳環少女、人子、潘朵拉、悲傷的老人、鏡中的維納斯等世界名畫裡的人物,遇見毒品會發生什麼驚人的變化呢? 本特展以碰毒會改變人物面貌與狀態為方向,改作多幅知名藝術大師畫作,讓參觀者能透過畫作對比,看見吸毒成癮的可怕、了解毒品的成癮機制以及各種毒品的危害與陷阱,並從中學習到毒品知識進而避免碰毒與落入毒癮的深淵。
人類文化

從自然與人文的多元觀點,重新認識陪伴世代臺灣人走過生活、文化、產業及交通演變,卻在社會與產業轉變中逐漸陌生的「牛」,並藉由認識過往牛與人交織的生命史,進一步思考牛與人未來的關係。
哺乳動物
人類文化
共140筆資料,第3/7頁
2022/09/21 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