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中央內容區塊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Search
選單
:::
09:00 -17:00
網站導覽
諮詢信箱
會員登入
會員中心
我的收藏
會員登出
English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全站搜尋
最新消息
參觀與服務
展覽與劇場
學習與推廣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科博館
最新消息
最新消息
活動行事曆
新聞中心
影音中心
活動剪影
聯合推廣
參觀與服務
開放時間
票價資訊
交通與停車
入館與優惠
附屬空間
綜合服務中心
書店禮品
餐飲空間
文創商品
數位典藏與學習中心
自然科學藝術廊道
導覽及服務
無障礙服務
iCoBo APP
團體預約
常見問答
遺失物公告
展覽與劇場
當期展覽
展區資訊
樓層及設施
生命科學廳
人類文化廳
地球環境廳
科學中心
植物園
戶外庭園
劇場資訊
場次時間
劇場位置
太空劇場
立體劇場
影片回顧
巡迴展
申辦程序
項目列表
展覽回顧
學習與推廣
博物館教育
解說服務
演示教學
環境教育
動手做
幼兒科學園
自然學友之家
海洋保育教育中心
多功能科學教室
智慧樂學
活動報名與預約
學校服務
到校服務
補助偏鄉中小學
大專生實習
自然史教育館
科普傳播頻道
科博做伙講Podcast
科博揪咪秀Podcast
NSL自然科學現場
臺科秀
駐館藝術家
研值特搜隊
駐園科學家
線上博物館
線上導覽
科教影音
學習主題
最新學習資源
最新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研究典藏與出版
關於典藏
典藏政策
典藏數量
蒐藏經理
科博典藏網
精選典藏
科博典藏
線上蒐藏庫
出版品查詢
研究人員與著作
圖書館服務
藏書查詢
認識圖書館
最新消息
館際合作服務
閱覽規則
圖書借閱規則
電子期刊與資料庫
彭鏡毅博士紀念獎
關於科博館
使命與策略目標
現任館長
科博標識
組織與職掌
歷史與沿革
館史
歷任首長
大事紀
重大政策
行政服務
政府公開資訊
檔案應用專區
廉政園地
跨機關與國際合作
雙語詞彙
場地租借
加入我們
申辦恐龍卡
志工家族
加入會員
徵才訊息
訂閱電子報
資訊中心
資訊圖像
資訊開放
諮詢信箱
921地震教育園區
鳳凰谷鳥園生態園區
車籠埔斷層保存園區
墾丁天文台
活動行事曆
活動預約
線上購票
博學多文
志工家族
科博典藏
加入會員
場地租借
資訊圖像
您的瀏覽器不支援JavaScript功能,若網頁功能無法正常使用時,請開啟瀏覽器JavaScript狀態。
:::
首頁
學習與推廣
學習主題
主題導覽搜尋
喜歡
0
放大字級
預設字級
縮小字級
分享到Facebook
分享到Line
列印
:::
主題導覽搜尋
查詢關鍵字
查詢
主題指標
美學教育(47)
防災教育(6)
環境科學(178)
資訊科技(24)
海洋教育(52)
科學攝影(326)
科學繪圖(41)
生命科學(463)
地球科學(300)
人類文化(130)
物理(41)
化學(10)
課綱指標
語文領域(5)
數學領域(4)
社會領域(120)
自然科學領域(742)
健康與體育領域(16)
綜合活動領域(12)
藝術領域(70)
科技領域(26)
生活領域(27)
環境議題(287)
性別平等議題(1)
人權議題(2)
海洋議題(77)
科技議題(44)
能源議題(9)
原住民族議題(37)
生命議題(13)
法治議題(4)
資訊議題(2)
安全議題(2)
防災議題(5)
生涯規劃議題(7)
多元文化議題(31)
戶外議題(27)
國際議題(5)
SDGS指標
SDG 2 消除飢餓(4)
SDG 3 健康與福祉(22)
SDG 4 優質教育(505)
SDG 5 性別平權(2)
SDG 6 淨水及衛生(2)
SDG 7 可負擔的潔淨能源(7)
SDG 8 合適的工作及經濟成長(8)
SDG 9 工業化、創新及基礎建設(3)
SDG 10 減少不平等(1)
SDG 11 永續城鄉(27)
SDG 12 責任消費及生產(15)
SDG 13 氣候行動(15)
SDG 14 保育海洋生態(111)
SDG 15 保育陸域生態(305)
SDG 16 和平、正義及健全制度(2)
SDG 17 多元夥伴關係(14)
查詢
搜尋結果 "
" ,共 287 筆資料:
排序方式:
新 → 舊
舊 → 新
環境議題
南極洲
由英國廣播集團BBC earth與SK films公司聯手製作的全天域球幕影片,拍攝的畫面珍貴、精彩又細緻,炎炎夏日在太空劇場裡觀賞本片,彷彿身歷其境,置身於冰冷荒漠之中,堪稱是消暑的大好去處。
影片長度:約44分鐘
環境科學
海洋教育
生命科學
EP01:【大王魷魚 x 草莓腦濕】
畫透了唯一真相的是一個外表看似健美(實際上也很健美),筆觸卻細膩於常人的低調畫家,草莓腦濕!這位細節控深受細緻圖片吸引,看他在片中如何用小肌肉與腦和美做出絕美呈現,這部片,獻給所有美與細節的偏執狂。
美學教育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大王魷魚
島嶼浮塵-PM2.5視界特展
PM (particulate matter),指的是在汙染的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中文稱作「懸浮微粒」。當它的粒徑等於或小於2.5微米(μm),就稱為PM2.5(細懸浮微粒)。由於PM2.5粒徑極小,不到人類頭髮直徑的28分之1,因此它能輕易跟著空氣進入人體,累積在肺部,或進入肺泡微血管之後,隨著血液循環全身。如果PM2.5帶著有害物質,將引起各種不同疾病。
汙染
是誰嗯嗯在地上?
地上怎麼有大便!是誰這麼沒有公德心,竟然在科博館的庭園裡隨地大小便。 其實尋找生物糞便是生物學家調查的基礎,透過排遺可以知道生物很多小祕密,今天要來當個便便偵探,看看是誰嗯嗯在科博館的地上?從糞便、排遺、足跡、食痕、叫聲等等,可以很快找到跟你玩捉迷藏的小生物,記得下次來科博館的時候,別忘了認真找找生物們留給你的提示喔!
自然保育
鳥類
世界上最小的鳥?
蜂鳥是鳥類中的小不點,擁有許多鳥類的金氏世界紀錄! 現在就讓我們跟隨著影片的腳步,一起去探索蜂鳥的奇幻世界吧!
自然保育
鳥類
極端環境的生存之道 – 索諾蘭沙漠
索諾蘭沙漠位於美國和墨西哥交界處,是北美地區最大的沙漠之一。 這裡與其他沙漠一樣,乾燥少雨、日夜溫差大, 但降雨程度比世界上其他沙漠更高,因此有全世界最綠的「樹林沙漠」之稱。 在這樣的極端環境中,動植物該如何調適以求生存呢?
自然保育
植物
動物
泥灘地上的白甲大軍
到訪過臺灣西部海濱泥質灘地的人,一定曾見過灘地上有許許多多的小白點,在灘地上"飄"來"飄"去,可是一走近看,卻發現小白點都不見了,但灘地上密布的小洞口卻隱約出現了白色的影子,牠們就是乳白南方招潮蟹(昔稱:清白招潮蟹)。個體小但數量龐大,在濕地生態系中扮演著清除者與初級消費者的角色,是濕地物質循環與能量傳遞不可或缺的一環。
自然保育
無脊椎動物
溫柔大漢-麝牛
加拿大的北極地區, 有著寒冷、風大,年降雨量不多的凍原, 年平均氣溫在0℃以下, 最熱的那個月的平均氣溫也只在 0°-10℃之間。 由於生態環境十分嚴酷, 動植物的種類都不多, 其中一種大型的哺乳動物就是麝牛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走出個虎虎生風
過去的一個世紀老虎以驚人的速度在減少,甚至有3個亞種已經滅絕,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並關注這世界上最大的貓科動物-東北虎
自然保育
老虎
阿獴現形記
被列為保育類動物,也是溪流生態指標的淺山動物食蟹獴,2021年4月罕見現身於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植物園園區內,棲息時間長達三週,這是牠的相關介紹及紀錄。
自然保育
哺乳動物
改變世界的+1 X 張楊乾、梁啟源
根據2019年聯合國最新的氣候調查報告,人類的發展已經造成地球平均增加1℃,對全球氣候而言,增加1℃是極大的改變,當增加到2℃時,將會有更難以承受的巨變產生。在這場氣候戰中,每個人都有責任,沒有人能事不關己,在+1的現況下,能不能用+1的參與,讓+1不會繼續發生!
環境科學
淺山虎蹤? X 李璟泓、陳彥君
淺山,是人們喜歡造訪親近之地,同時,這塊土地也是野生動物棲身之所。這裡的人與動物一直存在微妙的關係,有和平共存、有衝突也有互相得利的時候。李璟泓是淺山生活的實踐者,陳彥君是思路脈絡明確的博物館人,來聽璟泓在田邊與孩子與動物們的趣事,以及彥君對於保育或開發這兩難問題的看法,面對淺山的感性與理性,你選擇哪一邊呢?
環境科學
動物
生態理想國 X 周文豪
周文豪博士(前科博館學術副館長),他擁有蛙類保育學者與資深博物館人的雙重身份。他的斜槓人生中有各種不同的經歷,像是野外研究令人感動的一刻、面對生態環境改變的憂心忡忡、捍衛學術專業的堅定立場。而這些故事都在「生態理想國」裡等著與您分享!
環境科學
爬行動物
真象告白 X 張鈞翔
科博館的展場中,矗立了一隻巨大的大象骨架,牠是澎湖附近海域所打撈出來的古菱齒象。臺灣竟然有大象!?來聽大象專家張鈞翔博士用神秘數字解讀大象習性,用冰原歷險記探討古生物世界,用化石特徵解構大象演化的歷程。
古菱齒象
古生物
與水共舞-總合治水策略與實踐 X 李鴻源
臺灣的雨水很少嗎?為什麼會一直缺水呢?原來是水來的不穩定,又沒能好好儲存水資源! 若透過國土規劃,合理使用土地,再加上大眾價值觀念、法令以及管理進行整體的考量,就有機會解決這長期以來的難題
環境科學
非洲豬瘟知多少 X 張天傑
在2019年的2月,非洲豬瘟對臺灣的威脅,已經來到了門口,當非洲豬瘟入侵臺灣之時,滷肉飯、控肉飯、滷豬腳、炸豬排……這些天天要吃的銅板美食,會不會變得珍貴又稀有?讓專家告訴你最正確的防疫資訊,全民一起防豬瘟,替機場的小米防疫犬減輕工作量吧!
食農教育
哺乳動物
舌尖上的安全 X 任志正
「食」這個字,是一個「人」,手摸著良「心」要吃下肚子的東西一定要好好關心一下,食品安全專家會用那些技巧,破解無效的食安報告?不想只是看熱鬧的話,就來讓食品檢驗的專家,教你如何變成內行人,從蛛絲馬跡中看懂食安報告。
食農教育
黑熊媽媽的育兒經 X 黃美秀
2018年7月在花蓮南安瀑布發現了一隻走失的小臺灣黑熊,由黃美秀老師專業評估後,決定小黑熊暫由人工扶養,並訓練野放,從此小熊的生活,與美秀老師的團隊息息相關!照顧小熊,除了吃、玩,甚至還要上很多野外求生課!而臺灣黑熊的保育之路,是否能因為南安小熊的出現,出現轉折呢?
自然保育
黑熊
農業生態
現今所謂的農業,係指人們利用土地、陽光、水分、空氣與礦物質等培育動物、植物或微生物,以獲得生活物資或維護生活環境的產業。隨著農業科技日新月異,人類同時面對外來種入侵、農藥殘留、化學肥料濫用、環境污染等問題。
食農教育
植物
動物
考古
珊瑚與珊瑚礁
珊瑚礁海域的繽紛美景令人嚮往,打造這個海中熱帶雨林的珊瑚到底是什麼樣的生物?珊瑚礁又是如何形成的?
氣候變遷
自然保育
海洋教育
無脊椎動物
第一頁
上一頁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頁
最後一頁
共287筆資料,第10/15頁
2022/09/19 更新
您想找什麼資訊?
×
查詢關鍵字
搜尋